字典APP>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七宝鞭

七宝鞭

晋书.明帝纪》:“六月,敦(王敦,东晋大臣,他与堂弟王导等在西晋灭亡后,曾拥护司马睿建立东晋政权。后因司马睿抑制王氏势力,敦举兵叛晋,后病死军中。)将举兵内向(指向朝廷发动政变),帝(晋明帝司马绍)密知之,乃乘巴滇骏马微行(便服潜行),至于湖,阴察敦营垒而出。有军士疑帝非常人。又敦正昼寝,梦日环其城。惊起曰:‘此必黄须鲜卑奴来也。’帝母荀氏,燕代人,帝状类外氏,须黄,敦故谓帝云。于是使五骑物色追帝。帝亦驰去,马有遗粪,辄以水灌之。见逆旅卖食妪,以七宝鞭与之,曰:‘后有骑来,可以此示也。’俄而追者至,问妪。妪曰:‘去已远矣。’因以鞭示之。五骑传玩,稽留遂久。又见马粪冷,以为信远而止不追。帝仅而获免。”

东晋时王敦叛晋,一次晋明帝司马绍微服乘马偷偷察看王敦军营的情况,被人发觉。恰在这时,王敦白昼梦见白日环绕其城,知是明帝到来,醒来便派人去追赶。明帝为摆脱追敌,把七宝鞭留给店中老妪,追者因传玩稽留耽搁了时间,明帝方得以逃离险境。

后因以“七宝鞭”用为耽搁敌人,侥幸逃脱追捕的典故。

唐.李白《南奔书怀》诗:“顾乏七宝鞭,留连道旁玩。”杜甫《释闷》诗:“失道非关出襄野(见“襄野迷途”),扬鞭忽是过湖城。”后句即暗用此典。


【词语七宝鞭】   汉语词典:七宝鞭

猜你喜欢

  • 太白食月

    参见:看太白

  • 老伏虔

    《汉书.伏生传》:“伏生,济南人也,故为秦博士。孝文时,求能治《尚书》者,天下亡有,闻伏生治之,欲召。时伏生年九十余,老不能行,于是诏太常,使掌故朝错往受之。”三国魏.张晏注:“(伏生)名胜,《伏生碑

  • 商皓

    同“商山四皓”。唐王建《题寿安南馆》诗:“不缘尘驾触,堪作商皓宅。”【词语商皓】   汉语大词典:商皓

  • 长须赤脚

    唐韩愈《寄卢仝诗》:“一奴长须不裹头,一婢赤脚老无齿。”后以“长须赤脚”指代奴婢。宋刘克庄《摸鱼儿.用实之韵》词:“筛样饼,瓷样茧,长须赤脚供樵饪。”并列 长须,指奴仆。赤脚,指婢女。泛指奴婢。语本唐

  • 国狗之瘈

    《左传.哀公十二年》:“国狗之瘈(音zhì,狗发狂),无不噬也。”孔颖达疏:“国狗犹家狗,言家畜狂狗,必啮人也。”国狗之瘈,谓国中养的狗发了疯,比喻妒害贤能的权贵幸臣。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崔秀才》:

  • 凌烟像

    同“凌烟画像”。宋刘辰翁《摸鱼儿.寿王城山》词:“凌烟像,空倚临风玉树。”【词语凌烟像】   汉语大词典:凌烟像

  • 结草报恩

    形容受人之惠,感恩图报的心情。春秋时期,晋国大夫魏犨有一个宠妾没有生儿子。魏犨生病后对他的儿子魏颗说,我死后,要让这个女人改嫁。到了他病危时却又改口要求让她殉葬。魏犨死后,魏颗将她改嫁,并且说,父亲病

  • 明珠还浦

    源见“合浦珠还”。称扬为官清正,政绩卓著。元袁桷《院长有子在外从许州募得之院中率赋诗》:“衮绣门楣五色新,明珠还浦竞相亲。”

  • 桃花面

    同“桃花人面”。前蜀韦庄《女冠子》词之二:“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宋张炎《渡江云.山阴久客》词:“常疑即见桃花面,甚近来,翻笑无书。”【词语桃花面】   汉语大词典:桃花面

  • 迅雷不及掩耳

    见“疾雷不及掩耳”条。见“疾雷不及掩耳”。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环》:“这样,待明晨拂晓,便可以~之势,夺下无名高地,取得立足点。”【词语迅雷不及掩耳】  成语:迅雷不及掩耳汉语大词典:迅雷不及掩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