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三人成虎

三人成虎

战国策.魏策二》:“庞葱(一本作庞恭)与太子(指魏国的太子)质(作为人质抵押)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矣。’王曰:‘寡人自为知(这是说自有知识的决断,不会随便相信别人话的)。’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指因谗言谤毁,不得复见魏王)。”

“三人成虎”是说市中本来无虎,由于有人一再传说,便令人信以为真。庞葱举“三人成虎”为例,是为了说服魏王不要听信谗言。后以此喻指人言可畏;流言虽然虚浮无据,但传闻一多,时间一长,就足以耸动视听了。

《乐府诗.折杨柳行》:“三夫成市虎,慈母投杼趋。”


主谓 三人谎传市上有虎,听的人就会以为真的有虎。比喻谣言与讹传重复再三,就会蛊惑民心。语本《战国策·魏策二》:“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邓析子·转辞》:“古人有言,众口铄金,~,不可不察也。”△用于事理类。→众口之矢 众口铄金。也作“三人成市虎”、“三夫成市虎”、“三言讹虎”。


【典源】《韩非子·内储说上》:“庞恭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不信。’‘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不信。’‘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庞恭曰:‘夫市之无虎也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之去魏也远于市,议臣者过于三人,愿王察之。’庞恭从邯郸反,竟不得见。”《战国策·魏策二》亦载。

【今译】魏国庞恭与太子去赵国邯郸作人质,临行对魏王说:“今天有一人说市上有虎,大王相信吗?”魏王答:“不信。”“二人说市上有虎,大王信吗?”答:“不信。”‘那三人说市上有虎,大王信吗?”答:“我相信了。”庞恭说:“市场上不会有虎这是明白无疑的,然而有三个人说就成真的了。现在邯郸比市远得多,议论我的超过三个人,希望大王明察。”后庞恭从邯郸回来,魏王竟不见他。

【释义】 后以此典指流言可畏,易惑动视听。

【典形】 虎游于市、话虎、三成虎、三夫成虎、三虎、三人成虎、市虎、市中有虎、三言成虎、成虎不待三、众口成虎。

【示例】

〔虎游于市〕 宋·徐铉《大宋左千牛卫上将军陇西公墓志铭》:“道或污隆,时有险易。蝇止于棘,虎游于市。”

〔话虎〕 明·徐渭《新建伯遗像》:“千古真知听话虎,百年遗象见犹龙。”

〔三成虎〕 清·秋瑾《吊屈原》:“臣心一如豸,市语三成虎。”

〔三夫成虎〕 金·元好问《过希颜故居》之四:“把臂论交分最深,三夫成虎古犹今。”

〔三虎〕 宋·黄庭坚《范蜀公挽词》:“去国几三虎,闻韶待一夔。”

〔三人成虎〕 宋·黄庭坚《劝交代张和父酒》:“三人成虎事多有,众口铄金君自宽。”

〔市虎〕 宋·陆游《丁未除夕感怀》:“怨谤相乘真市虎,技能已尽似黔驴。”

〔市中有虎〕 宋·黄庭坚《思亲汝州作》:“车上吐茵元不逐,市中有虎竟成疑。”


【词语三人成虎】  成语:三人成虎汉语词典:三人成虎

猜你喜欢

  • 画皮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画皮》载:太原王生被一个化为美女的恶鬼所诱,带女回到家中。他将美女藏于密室,私成夫妻。后一道士看出王生遇鬼。王初不信,后生疑。蹑足窥窗“见一狞鬼,面翠色,齿巉巉如锯。铺人皮于榻上

  • 五月披裘

    源见“披裘负薪”。表示清廉孤高,轶群超俗。唐李白《杭州送裴大泽时赴庐州长史》诗:“五月披裘者,应知不取金。”【典源】 汉·王充《论衡·书虚》:“延陵季子出游,见路有遗金。当夏五月,有披裘而薪者。季子呼

  • 秤象

    《三国志.邓哀王沖传》:“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沖曰:‘致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太祖大悦,即施行焉。”后因以“秤象”为少年聪慧的典故。

  • 倾城看杀

    源见“看杀卫玠”。形容男子仪容俊美。清黄遵宪《岁暮怀人诗》之二九:“拔萃簪花十五余,倾城看杀好头颅。”

  • 躯不赀

    躯:身体,指生命。不赀(zī资):不可计算估量。躯不赀:即“不赀之躯”的倒文,意为十分宝贵的生命。语出自《汉书·盖宽饶传》。西汉大臣盖宽饶在汉宣帝朝任司隶校尉(负责监察举报首都长安及附近地区各级官吏的

  • 青丝骑

    同“青丝白马”。清归庄《清明日大雨震电戏为放歌》:“城头不过青丝骑,江上难牵锦缆舟。”

  • 踊屦

    《左传.昭公三年》:“公(齐景公)问曰:‘子(晏子)近市,识贵贱乎?’对曰:‘既利之,敢不识乎?’公曰:‘何贵何贱?’于是景公繁于刑,有鬻踊者。故对曰:‘踊贵屦贱。’”踊,古代受刖刑的人所穿的一种特制

  • 两鹤相随

    源见“梅妻鹤子”。宋沈括《梦溪笔谈.人事二》:“林逋隐居杭州 孤山,常畜两鹤,纵之则飞入云霄,盘旋久之,复入笼中。”后因以“两鹤相随”写隐逸生活。宋刘克庄《沁园春.平章生日丁卯》词:“向朝堂衮绣,万羊

  • 顾复

    《诗.小雅.蓼莪》:“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郑玄笺:“顾,旋视;复,反覆也。”孔颖达疏:“覆育我,顾视我,反覆我,其出入门户之时常爱厚我,是

  • 影娥

    源见“影娥池”。代指月亮。明夏完淳《冰池如月赋》:“飘红叶则落桂一枝,映青楼则影娥半面。”清纳兰性德《清平乐.元夜月蚀》词:“影娥忽泛初弦,分辉借与宫莲。”【词语影娥】   汉语大词典:影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