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三耳秀才

三耳秀才

张君房《脞说》:“隋董慎为冥府追为右曹从事,仍辟常州秀才张审通管记。慎令为判,申天府。有黄衫人持天符云,所申不当。慎大怒,呼左右,取方寸肉塞其一耳。审通遂再判之。后有天符来云,甚允当。慎喜,命左右割去耳肉,令一小儿擘为耳,安於额上,曰:‘塞君一耳,与君三耳,可乎?’审通复活。后数日,觉额痒,湧出一耳,尤聪。时人笑曰:‘天有九头鸟,地有三耳秀才。’亦呼为‘鸡冠秀才’。”(引自《太平广记》)

这是一个神话故事。董慎死后做右曹从事,任命秀才张审通当他的文书。申报天庭的文章不适上天之意,慎遂以肉塞其耳,意为当闭耳专心编写。后又得上天嘉奖,遂欣然命小儿在审通额上按了一支耳朵。张审通返回人间后,过了几天,额头发痒,忽然生出一支耳朵来,同时,感到心明眼亮,智慧超前。当时人们都说:“天上有九头鸟,地下有三个耳秀才。”九头鸟,指称奸诈狡猾之人,后以“三耳秀才”指称聪明人。

宋.苏轼《苏轼诗集》卷十八《次韵秦太虚见戏耳聋》:“今君疑我特佯聋,故作嘲诗穷嶮怪。须防额痒出三耳,莫放笔端风雨快。”


【词语三耳秀才】  成语:三耳秀才汉语词典:三耳秀才

猜你喜欢

  • 辗转不寐

    见“辗转反侧”。寐,睡着。

  • 乐羊两箧

    源见“箧中书”。指诽谤之辞。明陈子龙《送曾宪长霖寰年丈》诗:“季布一言何易罢,乐羊两箧有谁收?”

  • 征黄

    西汉宣帝时,颍川太守黄霸对外宽容,内心明察,深得当地官吏、百姓的拥戴,被誉为“治理州郡,天下第一。”汉宣帝颁发诏书表彰说:“颍川太守黄霸,一宣布诏令,百姓就顺应方向而改变习俗。郡内孝顺长辈的孩子、尊敬

  • 方策

    方是木板,策是竹简。古代于木板竹简上刻字记事,因此泛称古代典籍为方策。《礼记.中庸》:“文武之政,布在方策。”郑玄注:“方,版也;策,简也。”亦作“方册”。宋代程大昌《演繁露》卷七:“方册云者,书之于

  • 步伐

    《书.牧誓》:“今日之事,不愆于六步七步,乃止齐焉,夫子勖哉!不愆于四伐、五伐、六伐、七伐,乃止齐焉,勖哉夫子!”步,进趋;伐,击刺。后以“步伐”指军队操练时脚步的大小快慢。清刘大櫆《书〈战国策〉后》

  • 移天适人

    源见“移天”。旧时指女子出嫁从夫。宋叶廷珪《海录碎事.人事》:“小家女,破瓜时,移天适人。”原注:“移天适人,谓嫁出。”并列 旧时指女子出嫁从夫。古代封建礼法以为女子在家尊父为天,出嫁则尊夫为天,故称

  • 斜阳巷陌

    唐刘禹锡《金陵五题.乌衣巷》诗:“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后因以“斜阳巷陌”形容荒凉冷落之景。宋陈允平《齐天乐.泽国楼偶赋》词:“故国楼台,斜阳巷陌,回首白云何处!”宋张炎《赵文升索赋散乐妓

  • 天龙八部

    晋.缺名译《卢至长者因缘经》:“尔时世尊,天龙八部,四众围绕,王及大众,五体投地,为佛作礼。”《翻译名义集》二《八部》:“一天,二龙,三夜叉,四乾闼婆,五阿修罗,六迦楼罗,七紧那罗,八摩喉罗加。”因八

  • 触藩

    同“羝羊触藩”。唐骆宾王《早秋出塞寄东台详正学士》诗:“吊影惭连茹,浮生倦触藩。”【词语触藩】   汉语大词典:触藩

  • 饮羽

    源见“射石饮羽”。箭深入所射物体。形容箭法高超。唐崔元翰《奉和登玄武楼观射即事书怀赐孟涉应制》:“饮羽连百中,控弦逾六钧。”【词语饮羽】   汉语大词典:饮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