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不因人热

不因人热

东观汉记.梁鸿传》:“(鸿)常独坐止,不与人同食。比舍先炊已,呼鸿及热釜炊。鸿曰:‘童子鸿,不因人热者也!’灭灶更燃火。”明.何良俊《世说新语补》卷一《德行》亦载此事。

汉时人梁鸿孤高固执,平时不愿苟求于人,即使锅灶里的一点余热,也不愿意随便沾一点便宜。只有弄灭了灶火,自己再去升起来。后常用“不因人热”比喻性格孤傲乖僻,不愿依赖旁人。

唐.骆宾王《夏日游德州赠高四》诗:“潘岳本自闲,梁鸿不因热”。(《骆宾王集》卷二)


述宾 因,依,就。不就别人的热锅,有独立性,不依赖他人。清·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上:“大丈夫~。”△褒义。多用于人独立方面。


【典源】《东观汉记·梁鸿》:“梁鸿少孤,以童幼诣太学受业,治 《礼》、《诗》、《春秋》,常独坐止,不与人同食。比舍先炊已,呼鸿及热釜炊。鸿曰‘童子鸿不因人热者也。’灭灶更燃火。”【今译】 后汉梁鸿字伯鸾,少年时曾往太学学习,攻读《礼》、《诗》、《春秋》,经常独自坐,不与别人同饮食。有邻舍童生先做好饭,招呼梁鸿趁热灶去做饭。梁鸿说:“我不是沾别人光的人。”将灶火灭掉另点火做饭。

【释义】 后以此典表示不求助、依赖他人。

【典形】 不因人热、耻炊同舍釜、梁鸿不因热。

【示例】

〔不因人热〕 清·陈大章《次韵姜西溟秋日杂感》:“伯鸾本不因人热,中散从知与世疏。”

〔耻炊同舍釜〕 清·江闿《哭外舅吴兴公先生》:“乏食耻炊同舍釜,罢官熟寄草堂赀。”

〔梁鸿不因热〕 唐·骆宾王《夏日游德州赠高四》:“潘岳本自闲,梁鸿不因热。”


【词语不因人热】  成语:不因人热汉语词典:不因人热

猜你喜欢

  • 酒家胡

    汉李延年《羽林郎》诗:“昔有霍家奴,姓冯名子都。依倚将军势,调笑酒家胡。胡姬年十五,春日独当垆。”“酒家胡”原指酒店当垆卖酒的胡姬,后用以代指酒店女侍者或售酒女。宋黄庭坚《奉和文潜赠无咎》:“但见索酒

  • 鸡鸣潜度

    源见“鸡鸣狗盗”。借指用智潜逃。明张凤翼《红拂记.侠女私奔》:“讨的个鸡鸣潜度,听更筹戍楼中漏下玉壶。”

  • 郎潜几缕

    同“郎潜白发”。宋史达祖《齐天乐.白发》词:“涅了重缁,搔来更短,方悔风流相误。郎潜几缕,渐疏了铜驼,俊游俦侣。”

  • 旗鼓相当

    原作鼓旗相当,古代军队用旗鼓发号施令,故称两军对垒时为旗鼓相当。后用以比喻双方势均力敌,不相上下。建武三年(27年),割据甘肃的隗嚣向光武帝刘秀上书称臣,当时光武帝致力于平定关东各地,尚无余力进攻盘据

  • 汉王颁露

    参见:五色露

  • 葛强池

    源见“山公醉酒”。即习家池。清朱彝尊《送陈四处士再入楚》诗:“凿井便为王粲宅,行歌随处葛强池。”

  • 揆门相

    《书.舜典》:“五典克从,纳于百揆,百揆时叙,宾于四门。”后因以“揆门相”为宰相的别称。宋文莹《玉壶清话》卷三:“〔吕蒙正〕子从简当奏补,时公为揆门相,旧制,宰相奏子起家即授水部员外郎,加朝阶……固让

  • 王果石崖

    《太平广记》卷三九一《王果》:“唐左卫将军王果被责,出为雅州刺史,于江中泊船。仰见岩腹中有一棺,临空半出。乃缘崖而观之,得铭曰:‘欲堕不堕逢王果,五百年中重收我。’果喟然叹曰:‘吾今葬此人,被责雅州,

  • 平原张宴

    同“平原十日饮”。清 黄鷟来《春日集玉尺山堂》诗:“胜绝平原张宴处,暗香频向绿樽收。”

  • 礼经三百,威仪三千

    见〔礼仪三百,威仪三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