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不贪为宝

不贪为宝

左传.襄公十五年》:“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春秋时宋国正卿子罕不肯接受别人献的玉,他说自己以不贪为宝。后因以比喻不贪受财宝作风清廉。

北周.庾信《周上柱国齐王宪神道碑》:“宋人献玉,不贪为宝;伯成子高,守仁为富。”《隋书.韦世康传》:“志除三惑,心慎四知,以不贪而为宝,处膏脂而莫润。”


【典源】《左传·襄公十五年》:“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今译】 宋国有人得到美玉,把它献给子罕,子罕不受。献玉的人说:“我拿给玉匠看过,玉匠认为是宝物,才敢进献给您。”子罕说:“我以不贪婪为宝,你以美玉为宝,如你把美玉给我,我们都丧失了宝物,不如各人保有自己的宝物。”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清廉不贪,操守高尚。

【典形】 不贪、不贪宝、不贪为宝、不贪为我宝。

【示例】

〔不贪〕 唐·杜甫《题张氏隐居》:“不贪夜识金银气,远害朝看麋鹿游。”

〔不贪宝〕 宋·苏轼《王晋卿示诗欲夺海石》:“守子不贪宝,完我无瑕玉。”

〔不贪为宝〕 北周·庾信《周上柱国齐王宪神道碑》:“宋人献玉,不贪为宝,伯成子高,守仁为富。”


【词语不贪为宝】  成语:不贪为宝汉语词典:不贪为宝

猜你喜欢

  • 鹑居鷇饮

    《庄子.天地》:“夫圣人鹑居而鷇(音kòu)食,鸟行而无彰。”鹑居,如鹑鸟之居于野外而无有定所;鷇食,鷇,待母哺食的幼鸟,鷇食即鷇饮,雏鸟仰母哺食而足,常比喻无心而得以自足。鹑鷇饮,是一种比喻的说法,

  • 驷马高盖

    源见“于公高门”。指显贵者所乘的驾四马的高盖车。常表示地位显赫。宋黄庭坚《送谢公定作竟陵主簿》诗:“汉滨耆旧今谁在?驷马高盖徒纷纷。”见“驷马高车”。《南史·隐逸传上·渔父》:“吾闻黄金白璧,重利也;

  • 肤如凝脂

    皮肤像凝结的脂膏一样。 形容皮肤白嫩。语出《诗,卫风.硕人》:“领如蝤蛴,肤如凝脂。”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二八引《?梅花文》:“形若槁木,稜稜山泽之臞;肤如凝脂,凛凛雪霜之操。”《老残游记续集

  • 白酒到齐

    源见“青州从事”。指畅饮美酒。宋苏轼《和赵景贶春思》:“白酒真到齐,红裙已放郑。”

  • 捕鹞

    《艺文类聚》卷九十一引《列士传》:“魏公子无忌方食,有鸠飞入案下,公子使人顾望,见一鹞自屋上飞去。公子乃纵鸠,鹞逐而杀之。公子暮为不食,曰:‘鸠避患归无忌,意(原作競,从《太平御览》卷九二六引改)为鹞

  • 人到中年万事休

    见〔月过十五光明少,人到中年万事休〕。主谓 人生最宝贵的年华已逝,事业上不会再有什么作为。元·关汉卿《一枝花·不服老》:“恰不道~,我怎肯虚度了春秋。”△多用于感慨抒怀。

  • 毛发森竖

    形容极端惊恐的样子。又作“毛发倒竖”,“毛骨森竖”。见唐李德裕之事迹。李德裕(787-849年),字文饶。赵郡(今河北赵县)人。唐元和宰相李吉甫子,以门荫入仕。历任浙西观察使、西川节度使等。唐武宗会昌

  • 邮亭醉尉

    同“霸陵醉尉”。清赵翼《白云庵遇故总兵华珠将赴军效用》诗:“部曲偏裨多已贵,邮亭醉尉漫相凌。”【词语邮亭醉尉】  成语:邮亭醉尉汉语大词典:邮亭醉尉

  • 巢倾卵覆

    同“巢倾卵破”。金元好问《学东坡移居》诗之五:“巢倾卵随覆,身在颜亦强。”清黄遵宪《五禽言》诗:“一身网罗不敢惜,巢倾卵覆将奈何!”见“巢毁卵破”。清·黄遵宪《五禽言》:“一身网罗不敢惜,~将奈何!”

  • 帝舜歌

    源见“舜弦”。指《南风》歌。用以颂扬明君仁政或太平盛世。唐岑羲《九月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得涘字》诗:“一闻帝舜歌,欢娱良未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