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举一反三

举一反三

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后以“举一反三”谓触类旁通。《北堂书钞》卷九八引《蔡邕别传》:“邕与李则游学鄙土,时在弱冠,始共读《左氏传》,通敏兼人,举一反三。”


连动 据已知事理就可类推其他同类事理。比喻善于触类旁通。语本《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廖辉英《爱情良民》:“我倒觉得老不老实其次,机灵和~比较重要。”△多用于写人学识精妙,推知事理能够由此及彼触类旁通。→教一识百 问一答十 告往知来 一叶知秋 触类旁通 ↔一窍不通 寸指测渊 食古不化 死记硬背。也作“举隅反三”。


【词语举一反三】  成语:举一反三汉语词典:举一反三

猜你喜欢

  • 回车腹痛

    同“车过腹痛”。清 诸宗元《夜从静安寺专归过恕斋故居闻恕斋昨日葬西山矣感赋一篇》诗:“回车腹痛在何日,我今踯躅来门前。”

  • 隆中三顾

    源见“三顾茅庐”。谓竭诚礼贤下士。宋张孝祥《水调歌头.为总得居士寿》词:“隆中三顾客,圯上一编书。英雄当日感会,馀事了寰区。”

  • 蕴匵

    源见“韫椟待价”。韫,通“蕴”。后因用“蕴匵”指包容,含藏。《后汉书.周兴传》:“蕴匵古今,博物多闻。”【词语蕴匵】   汉语大词典:蕴匵

  • 蓬莱阁

    同“蓬莱”。唐杜甫《秋日寄题郑监湖上亭》诗之三:“暂阻蓬莱阁,终为江海人。”【词语蓬莱阁】   汉语大词典:蓬莱阁

  • 龙山朔雪

    《楚辞.大招》:“魂乎无北!北有寒山,逴龙赩只。”东汉.王逸注:“连龙,山名也。赩,赤色,无草木貌也。言北方有常寒之山,阴不见日,名曰逴龙。其土赤色,不生草木。”《文选》卷三十一南朝宋.鲍明远(照)《

  • 纪昌贯虱

    同“精贯虱心”。唐李瀚《蒙求》:“纪昌贯虱,养由号猿。”

  • 烟霞癖

    同“烟霞痼疾”。前蜀贯休《别卢使君归东阳》诗之二:“难医林薮烟霞癖,又出芝兰父母乡。”【词语烟霞癖】  成语:烟霞癖汉语大词典:烟霞癖

  • 三过其门而不人

    《孟子.滕文公上》:“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虽欲耕,得乎?”《孟子.离娄下》:“禹、稷当平世(指太平年代),三过其门而不入,孔子贤之。”《史记.夏本纪》:“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

  • 斗方名士

    《礼记.月令》:“聘名士。”孔颖达疏:“名士者,谓其德行贞绝,道术通明,王者不得臣,而隐居不在位者也。”斗方指字画用的一、二尺见方的单幅笺,此指小幅的诗文或画页。斗方名士,旧指好在斗方上写诗或作画的小

  • 掇蜂

    南朝.梁.萧统编选《文选》卷二十八晋陆机《君子行》:“掇蜂灭天道,拾尘惑孔颜。”唐.李善注引《说苑》:“王国君,前母子伯奇,后母子伯封,兄弟相爱。后母欲其子为太子,言王曰:‘伯奇爱妾,王上台视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