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习焉不察

习焉不察

孟子.尽心上》:“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后因用“习焉不察”表示习惯于某种事物而察觉不到其中的问题。宋张淏《云谷杂记.取进止》:“当栖楚待罪时,处分未出,其曰进止,是也。而不晓文义者,习焉不察,概谓有旨为进止,如堂底所载,凡宣旨皆云有进止者,相承之误也。”


其他 习惯于某种事物,遂不复觉察到其中问题。语本《孟子·尽心上》:“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李大钊《新闻的侵略》:“国人~,每忽视外人在华之新闻宣传事业。”△多用于麻木方面。 →习以为常 ↔见微知著 穴处知雨 少见多怪。也作“习而不察”、“习焉不觉”、“习焉弗察”。


【词语习焉不察】  成语:习焉不察汉语词典:习焉不察

猜你喜欢

  • 目论

    指齐国使者向越王无强说:君王知人之失而不知己过,这如见人毫毛而不见自己眼毛,这就叫““目论”。此典比喻见识肤浅;或见识错误,酿成大错。越王句(gōu勾)践后第七代越王无强起兵北伐齐国,西战楚国,与中原

  • 貂裘敝

    源见“季子貂敝”。形容奔波劳碌,功名不遂,处境困顿。唐罗隐《东归》诗:“仙桂高高似有神,貂裘敝尽取无因。难将白发期公道,不觉丹枝属别人。”【词语貂裘敝】   汉语大词典:貂裘敝

  • 狗监推才

    同“狗监揄扬”。清赵执信《读司马相如传》诗:“公孙阁外几人窥,狗监推才天子知。”【词语狗监推才】   汉语大词典:狗监推才

  • 县令凫

    源见“王乔凫舄”。美称水鸟。唐元稹《春分投简阳明洞天作》诗:“庭狎仙翁鹿,池游县令凫。”

  • 龙行虎步

    行走如龙似虎般矫健敏捷。形容仪态威严。刘裕:(363-422年)字德舆,小字寄奴,祖为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人,迁居京口(今江苏镇江市)。幼时孤贫,后从刘牢之镇压孙恩起义。义熙二年(公元405年)击败起

  • 王粲依刘

    源见“王粲登楼”。指误投权贵。《文章游戏.〈新水令.幕叹〉套曲》:“王粲依刘,陷英雄无情入彀。”

  • 凤辖

    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汉宣帝以阜盖车一乘赐大将军霍光,悉以金铰具。至夜,车辖上金凤凰辄亡去,莫知所之,至晓乃还。如此非一,守车人亦尝见。后南郡黄君仲北山罗鸟,得凤凰,入手即化成紫金,毛羽冠翅,宛

  • 鸿消鲤息

    源见“雁足书”、“鱼传尺素”。谓断绝音信。亦指死。清 陈裴之《香畹楼忆语》:“余方凄感欲绝,鸿消鲤息,洵有如姬所云者乎!”【词语鸿消鲤息】  成语:鸿消鲤息汉语大词典:鸿消鲤息

  • 陬操

    琴曲名,即“将归操”。《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既不得用于卫,将西见赵简子。至于河而闻窦鸣犊、舜华之死也,临河而叹曰:‘美哉水,洋洋乎!丘之不济此。命也夫!’子贡趋而进曰:‘敢问何谓也?’孔子曰:‘窦

  • 卖赋千金

    源见“长门赋”。谓文章价值高。元范梈《秋日集咏奉和潘李二使君浦编修诸公十韵》:“题桥一字终何益,卖赋千金竟或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