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人言不足恤

人言不足恤

王安石不惧朝内外非议而执意变法事。王安石(1021-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宋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中进士,历任签书淮南判官、鄞(yín银)县知县、舒州通判。嘉祐二年(1057年)知常州。次年,移提点江东刑狱,入为三司度支判官,迁知制诰。任朝官不久,就向仁宗上了万言书,提出改革政治、财政、军事和教育等的具体意见,主张变法革新,培养人才。但未被采纳。神宗即位,任王安石为江宁知府,并召为翰林学士兼侍讲,上《本朝百年无事札》列举了北宋建国以来各项制度的弊端,阐述改革的必要,正与神宗意合。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拜参知政事(副宰相),设制置三司条例司,主持变法。陆续颁行了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募役)、市易、保马、方田等新法,史称王安石变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王安石变法遭到了保守派的强烈反对。他们以“祖宗法制”不能变的立场,反对变法,还把熙宁年间发生的自然灾害同推行新法联系起来,说是由于变法违反了天命造成的;甚至对王安石进行人身攻击和诬蔑。但王安石坚持变法立场,自信所见,执意不回。引经书文义作变法的理论根据,每每以数百言陈述己见,力排保守派非议。他针对许多人指责变法是不顺天意、不听人言、不守祖宗之法,提出了著名的“三不足畏”说:“天象的变化不足畏,祖宗的法典不足以效法,人们攻击变法的言论不值得忧虑。”为了使变法的措施顺利推行,王安石将朝官和地方官中一些老成守旧的人几乎全都罢免,任用一些聪慧敏捷的弟子。熙宁六年(1073年)全国发生了严重旱灾,保守派乘机将天灾的产生归罪于王安石,第二年王安石第一次被罢相,变法遭到严重挫折。后来,王安石再次拜相,但于熙宁九年(1076年)10月再次辞去宰相职位。从此,他离开政治舞台,一直到元丰八年(1085年)三月宋神宗病逝,他都未回到朝中;次年在江宁钟山(今南京紫金山)逝世。

【出典】:

宋史》卷327《王安石传》10550、10551页:“安石性强忮(zhì志,刚愎),遇事无可否,自信所见,执意不回。至议变法,而在廷交执不可,安石傅经义,出己意,辩论辄数百言,众不能诎(qū屈,屈服,折服)。甚者谓‘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罢黜中外老成人几尽,多用门下儇(xuān喧,便捷)慧少年。久之,以旱引去。洎复相,岁余罢。终神宗世不复召,凡八年。”


主谓 人言,别人的议论。恤,忧虑。不必害怕别人议论。语本《左传·昭公四年》:“礼义不愆,何恤于人言。”《宋史·王安石传》:“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多用于为政或处世。↔人言可畏众口铄金 青蝇点素 三人成虎 暗箭伤人


【词语人言不足恤】  成语:人言不足恤汉语词典:人言不足恤

猜你喜欢

  • 君子猿鹤

    源见“猿鹤沙虫”。喻指阵亡的将士。唐李白《古风》之二八:“君子变猿鹤,小人为沙虫。”

  • 豹隐山雾

    同“豹隐南山雾”。明陆采《怀香记.京邸遇旧》:“羡郎君器宇堂堂,更德性谦虚慨慷。据今朝豹隐山雾,到他年龙翔云浪。”

  • 九畴

    源见“龟畴”。指传说中天帝赐给禹治理天下的九类大法,即《洛书》。泛指治理天下的大法。唐 张说之《开元正历颂》:“龟易八卦,龙书九畴。”唐王昌龄《箜篌引》:“仆本东山为国忧,明光殿前论九畴。”【词语九畴

  • 关河百二

    源见“百二山河”。形容山川地势险要。清 潘果《项王庙》诗:“纵留子弟八千在,早失关河百二雄。”【词语关河百二】  成语:关河百二

  • 民归之如水就下

    百姓归附他,好像水向低处奔流一样。 表示深得民心。语出《孟子.梁惠王上》:“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由:同“犹”。)《韩诗外传》卷三:“夫奚不若子产之治郑,一年而负罚之过省,二年而刑杀

  • 跕鸢之悟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列传》:马援对官属说:“当吾在浪泊、西里间,虏未灭之时,下潦上雾,毒气重蒸,仰视飞鸢(yuān,老鹰)跕跕(diédié,坠落貌)堕水中,卧念少游(马援从弟)平生时语(其意

  • 楚囚

    源见“南冠楚囚”。本指被俘的楚国人。后借指处境窘迫无计可施者。唐王昌龄《箜篌引》:“九族分离作楚囚,深溪寂寞弦苦幽,草木悲感声飕飕。”明梁辰鱼《浣纱记.谈义》:“堪笑流离一楚囚,萧萧空自佩吴钩。”【词

  • 系书

    同“系帛”。唐杜甫《归雁》诗之一:“系书无浪语,愁寂故山薇。”【词语系书】   汉语大词典:系书

  • 枯鱼

    同“涸辙之鲋”。唐钱起《罢官后酬元校书见赠》诗:“宦名随落叶,生事感枯鱼。”【词语枯鱼】   汉语大词典:枯鱼

  • 攀蟾折桂

    源见“蟾宫折桂”。喻科举登第。元马致远《荐福碑》四折:“当日个废寝忘食,铸铁砚长分磨剑的水;到今日攀蟾折桂,步金阶才觅着上天梯。”元李好古《张生煮海》二折:“休为那约雨期云龙氏女,送了个攀蟾折桂俊多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