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从善如流

从善如流

指乐于接受别人正确的意见。公元前583年,晋国以栾书为统帅,出师侵蔡并与楚国军队发生了冲突。为了避实击虚,栾书采纳知庄子、范文子、韩献子三人的建议,转攻沈国,俘虏其国君。左丘明在评论这次军事决策变动时称赞栾书采纳好的意见就象顺从流水一样。

【出典】:

左传·成公八年》:“晋栾书侵蔡,遂侵楚,获申骊。楚师之还也,晋侵沈,获沈子揖,初从知、范、韩也。君子曰:‘从善如流,宜哉!’”

【例句】:

左传·昭公十三年》:“齐桓,卫姬之子也,有宠于僖。……从善如流,下善齐肃,不藏贿,不从欲,施舍不倦,求善不厌,是以有国,不亦宜乎?”


主谓 像水从高处流下那样迅速接受别人正确的意见。语出《左传·成公八年》:“君子曰:‘从善如流,宜哉!’”鲁迅《华盖集续编·马上日记》:“‘八毛!’他立刻懂得,将五分钱让去,真是‘~’,有正人君子的风度。”△褒义。描写善于听取别人意见。→从谏如流 广开言路 ↔刚愎自用 固执己见 独断专行 自以为是 一意孤行 拒谏饰非。也作“从善若流”。


解释听从正确的意见,如同水从高处流下那样迅速和顺当。

出处左传·成公八年》:“楚师之还也,晋侵沈,获沈子揖初,从知、范、韩也。君子曰:‘从善如流,宜哉!’”

栾书是春秋中期晋国的著名将领。鲁成公六年(公元前585年),楚国攻打郑国,晋国派栾书率军救郑,两国军队在绕角相遇。尚未战斗,楚军撤回,晋军于是顺便侵袭蔡国。楚国的公子申、公子成率领申、息两县的军队救援蔡国。栾书的两名副将向他请求想要迎战,栾书正打算答应,另外三名手下知庄子、范文子、韩献子劝谏说:“不行。我们前来救援郑国,尚未战斗楚军即离开了我们,我们于是来到这里。这样做,等于是把杀戮搬到了别人头上。杀戮尚未完结,又激怒楚军,初战一定不能取胜。即使战胜,也不是好事。我们大军出征,结果只打败了楚国两个县的力量,又有什么光荣的呢?假如不能打败对方,受到的耻辱就太重了,不如回去的好。”于是晋军就撤退回国。

当时晋军将领中想作战的人很多,有人对栾书说:“您掌握军权,应该斟酌民心办事。现在您的副将十一人,不想交战的只不过三个罢了,想战的是大多数,您应该听从多数人的主张。”栾书说:“好的主张才是大众的主张。现在三位将领的意见一致,是大众的好主张,听从他们的,不也行吗?”晋军退军后,楚军也撤退回国。晋军又趁机侵袭了沈国,俘获了沈国的国君揖初,这也是采纳知庄子、范文子、韩献子建议的结果。当时的有识之士评论说:“栾书听从好的意见就像水流一样和顺迅速,真是合宜啊!”

例句

曹操和袁绍相比,一个从善如流,一个刚愎自用,结果袁绍失去了民心和人才,最终兵败人亡。


【词语从善如流】  成语:从善如流汉语词典:从善如流

猜你喜欢

  • 储木不弃

    参见:竹头木屑

  • 比干受策

    《后汉书.何敞传》:“何敞字文高,扶风平陵人也。其先家于汝阴。六世祖比干,……武帝时为廷尉,与张汤同时,汤持法深而比干务仁恕,数与汤争,虽不能尽得,然所济活者以千数。”唐.李贤注引《何氏家传》:“〔六

  • 黥徒侯王

    《史记.黥布传》:“姓英氏,秦时为布衣。少年,有客相之曰:‘当刑而王。’及壮,坐法黥。布欣然笑曰:‘人相王当刑而王,几是乎?’……项羽封诸将,立布为九江王。……(汉)四年七月,立布为淮南王。”英布少年

  • 釜中泣

    源见“七步成诗”。比喻兄弟或内部不和,互相残害。《隋唐演义》二回:“直教豆相釜中泣,宁论豆萁一体生。”

  • 死友与生友

    《后汉书.范式传》:“范式字巨卿,山阳金乡人也,一名氾。少游太学(相当于国立大学,惰后叫国子监),为诸生,与汝南张劭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告归乡里。……。式仕为郡功曹(郡的属官,掌管选拔表彰功劳的事)

  • 鸿序

    朝官的班列。萧子显(489-537年),字景阳,南兰陵(今江苏武进西北)人。累官至吏部尚书、侍中,后出任吴郡太守。南朝梁史学家。《南齐书》的撰写者,曾著《鸿序赋》,深得尚书令沈约的称许。【出典】:《梁

  • 玄门

    源见“玄之又玄”。指道教。《魏书.礼志一》:“世宗优游在上,致意玄门,儒业文风,顾有未洽。”后蜀何光远《鉴戒录.耽释道》:“李德裕相公性好玄门,往往冠褐,修彭祖房中之术,求茅君点化之功。”【词语玄门】

  • 髀肉生

    同“髀肉复生”。唐白居易《题裴晋公女几山刻石诗后》诗:“战袍破犹在,髀肉生欲圆。”

  • 竹林七子

    同“竹林七贤”。唐李白《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诗:“竹林七子去道赊,兰亭雄笔安足夸?”【词语竹林七子】   汉语大词典:竹林七子

  • 商家霖

    源见“傅说霖”。称美宰辅大臣。元贡师泰《题伊尹耕莘图》诗:“乾坤阖辟系出处,幡然起作商家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