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以石投水

以石投水

列子.说符篇》:“白公问孔子曰:‘人可与微言(密谋)乎?’孔子不应(白公,白公胜,他是楚平王孙,太子建之子。建奔郑,白公欲为乱,故孔子不应。)。白公问曰:‘若以石投水,何如?’孔子曰:‘吴之善没者能取之(石投入水中则没,比喻微言不可察觉。孔子答以善没者能取之,是说明凡事是不可能隐瞒的,终究能被人发现)。’曰;‘若以水投水,何如(此进一步以二水交融,不可分辨,比喻微言深隐,不可能被发现)?’孔子曰:‘淄渑(二水名,都在今山东)之合,易牙尝而知之。’白公曰:‘人固不可与微言乎?’孔子曰:‘何为不可?唯知之谓者乎!夫知言之谓者,不以言言也(知言者能心领神会,不待形之于语言;而说者则不以言词去表达,用话一说出口,则无有什么隐微可谈了。孔子反对白公侈谈阴谋,故而这样回绝他。)。……’”

白公胜对于微言密谋很感兴趣,一直问阴私是否也能暴露。孔子认为所谓微言,只能心领神会,不待形之于语言,话一说出口,便谈不上保守住什么秘密了。

“以石投水”,石与水是不可掺合的,后用以比喻想要消灭形迹,终归难办,隐瞒事物的行为,迟早是会被发现的。

“以石投水”也有另外的用法,例如《文选》卷五十三,三国魏.李萧远(李康)《命运论》中说:“张良受黄石之符,诵《三略》之说,以游于群雄,其言也,如以水投石,莫之受也;及其遭汉祖,其言也,如以石投水,莫之逆也。”这里,“以石投水”则是以水能迅速受没石块为比,喻言听计从,相互投合。


偏正 ①比喻虽将阴谋密事深藏起来,但形迹终会暴露。《吕氏春秋·精谕》:“白公问于孔子曰:‘人可与微言乎?’孔子不应。白公曰:‘若~,奚若?’孔子曰:‘没人能取之。’”高诱注:“微言,阴谋密事也……喻微言若石沉没水中,人不知,行没水中之人能取之。”②比喻双方互相投合,极其默契。三国魏·李康《运命论》:“张良受黄石之符,诵《三略》之说,以游于群雄,其言也,如以水投石,莫之受也。及其遭汉祖,其言也,如~,莫之逆也。”③比喻事情过后,即隐秘不闻。明·燕客《天人合征纪实》:“镇抚纳臧,如~,不敢争轻重之衡,亦不敢问多寡之数。”△用于关系、状态方面。↔以水投石


【词语以石投水】  成语:以石投水汉语词典:以石投水

猜你喜欢

  • 孟宗献鲊

    源见“封鲊”。称赞子孝母贤。唐李端《送吉中孚拜官归业》诗:“孟宗应献鲊,家近守鱼官。”

  • 长者辙

    《史记.陈丞相世家》:“〔陈平〕家乃负廓穷巷,以弊席为门,然门外多有长者车辙。”后遂以“长者辙”指显贵者所乘车辆之行迹,称颂来访者。唐李峤《宅》诗:“屡逢长者辙,时引故人车。”【词语长者辙】   汉语

  • 犊鼻裈

    同“犊鼻”。清唐孙华《七夕喜雨》诗:“农家且稳鱼羹饭,贫室忙收犊鼻裈。”偏正 仅能盖膝的短裤或围裙。语本《汉书·司马相如传》:“相如自着犊鼻裈(此指围裙)。”[例]他神经错乱,只穿着~在街上走。△用于

  • 乃心

    源见“乃心王室”。谓思念,怀念。三国 魏曹操《祀故太尉桥玄文》:“奉命东征,屯次乡里,北望贵土,乃心陵墓。裁致薄奠,公其尚食!”【词语乃心】   汉语大词典:乃心

  • 乐羊两箧

    源见“箧中书”。指诽谤之辞。明陈子龙《送曾宪长霖寰年丈》诗:“季布一言何易罢,乐羊两箧有谁收?”

  • 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

    事:侍奉。 侍奉死去的父母,如同父母生时一样。 古指孝子要能继承父母遗志,祭祀父母时要毕恭毕敬。语出《礼记.中庸》:“敬其所尊,爱其所亲。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荀子.礼论》:“事死

  • 牵羊把茅

    《史记.宋微子世家》:“周武王克殷,微子乃持其祭器造于军门,肉袒面缚,左牵羊,右把茅,膝行而前以告。于是武王乃释微子,复其位如故。”后以“牵羊把茅”表示降服的典故。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尽顺天

  • 颜公付酒钱

    《宋书.隐逸传.陶潜传》:“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寻阳,与潜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日日造潜,每往必酣饮致醉。临去,留二万钱与潜,潜悉送酒家,稍就取酒。”南朝宋文士颜延之与隐士陶潜友好,常相聚欢饮。

  • 一夫不获,若己推而内之沟中

    见〔若己推而内之沟中〕。

  • 雕虫末伎

    同“雕虫小技”。明唐顺之《答翁东厓总制书》:“俟公破虏功成,当以向时雕虫末伎,作为铙歌鼓吹曲,以继《采芑》《江汉》之馀响。”见“雕虫小技”。【词语雕虫末伎】  成语:雕虫末伎汉语大词典:雕虫末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