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公冶非罪

公冶非罪

论语.公冶长》:“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南朝 梁皇侃疏引《论释》载:公冶长懂鸟语,将黄雀相互召呼“到清溪食肉”的讯息告诉走失儿子的老妪,老妪找到儿子时,儿子已死。冶长无端被怀疑杀人,入狱。后遂以“公冶非罪”称人无辜蒙冤或获罪。唐刘禹锡《送华阴尉张苕赴邕府使幕》诗:“公冶本非罪,潘郎一为民。”


【典源】《论语·公冶长》:“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絏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南朝梁·皇侃《义疏》 曰:“别有一书名为《论释》,云:公冶长从卫还鲁,行至二界上,闻鸟相呼往清溪食死人肉。须臾见一老妪当道而哭,冶长问之,妪曰:‘儿前日出行,于今不反,当是已死,亡不知所在。’冶长曰:‘向闻鸟相呼往清溪食肉,恐是妪儿也。’妪往看,即得其儿也,已死。妪即告村司,村司问妪从何得知之,妪曰:‘见冶长道如此。’村官曰:‘冶长不杀人。何缘知之?’因录冶长付狱。主问:‘冶长何以杀人?’冶长曰:‘解鸟语,不杀人。’主曰:‘当试之,若必解鸟语,便相放也,若不解,当令偿死。’驻冶长在狱六十日。卒日有雀子缘狱栅上,相呼啧啧(jue), 冶长含笑。 吏启主:‘冶长笑雀语,是似解鸟语。’主教问冶长,雀何所道而笑之? 冶长曰:‘雀鸣啧啧, 白莲水边有车翻覆黍粟, 牡牛折角,收敛不尽,相呼往啄。’狱主未信,遣人往看,果如其言。后又解猪及燕语屡验,于是得放。”

【今译】 孔子说公冶长,“可以把女儿嫁给他为妻。虽然他曾被关入牢狱,但并没有罪。”便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皇侃《义疏》说:“有一部书名为《论释》,里面讲: 公冶长从卫国返回鲁国,走到两国边界处,听见鸟互相招呼往清溪食死人肉。不一会见一位老婆婆在路上哭,冶长问她,老婆婆说:‘我儿子前日出门,至今未回来,恐怕已死了,不知他在什么地方。’冶长说:‘我刚才听到鸟相呼往清溪食肉,恐怕是您的儿子吧。’老婆婆去看,果然发现她儿子的尸体。老婆婆报告了村中官吏,村官问老婆婆从哪儿知道的,老婆婆说:‘是公冶长说的。’村官说‘冶长不杀人,怎么会知道?’于是将公冶长逮捕入狱。狱吏问:‘冶长你为什么杀人?’冶长说:‘我懂鸟语,没杀人。’狱吏说:‘试试你,如果真的懂鸟语,就放了你,如果不懂,你就要偿命。’将冶长囚在狱中六十天。后有一天有麻雀停在监狱的栅上,互相唧唧喳喳地叫,冶长听了面带微笑,狱卒去报告狱吏:‘冶长听了雀语发笑,好象是懂得鸟语。’狱吏教去问冶长,听到麻雀讲什么了而发笑?冶长说:‘麻雀唧唧喳喳,说白莲水边有装粮食的车翻了,公牛把角折断,粮食收拾不尽,招呼去吃。’狱吏不信,派人去看,果然如此。后冶长又听懂了猪和燕的言语,于是被释放。”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无辜蒙冤或入狱。

【典形】 翻车粟、覆车粟、公冶非罪、公冶罪、黄雀语、冶长非罪、冶长无罪、通鸟语、冶长空得罪。

【示例】

〔翻车粟〕 唐·孟郊《黄雀吟》:“莫觑翻车粟,觑翻罪有因。”

〔覆车粟〕 唐·李白 《空城雀》:“耻涉太行险,羞营覆车粟。”

〔公冶非罪〕 唐·刘禹锡《送华阴尉张苕赴邕府使幕》:“公冶本非罪,潘郎一为民。”

〔公冶罪〕 宋·苏舜钦《寒夜十六韵答子履见寄》:“谁知公冶罪,众笑伯龙贫。”

〔黄雀语〕 唐·沈佺期《狱中燕》:“不如黄雀语,能雪冶长猜。”

〔冶长非罪〕 唐·骆宾王 《畴昔篇》:“冶长非罪曾缧絏,长孺然灰也经溺。”

〔冶长无罪〕 清·孔尚任《桃花扇》:“为甚的冶长无罪拘皋陶,俺怎肯祸兴党锢推又敲。”


【词语公冶非罪】  成语:公冶非罪汉语词典:公冶非罪

猜你喜欢

  • 擘钗

    唐.白居易《长恨歌》:“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名篇《长恨歌》中,用钗擘钿分描绘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离别之恨。后以“擘钗”喻夫妻离散之典。宋.朱

  • 凤脑

    晋王嘉《拾遗记.周穆王》:“时已将夜,王设长生之灯以自照,一名恒辉。又列璠膏之烛,遍于宫内。又有凤脑之灯。”后因以“凤脑”为油灯或灯油的美称。唐王勃《守岁序》:“鱼鳞布叶,烂五色而翻光;凤脑吐花,灿百

  • 灞亭谁畏李将军

    《史记.李将军列传》:“李广与匈奴战,失利。当斩,赎为庶人。顷之家居数岁。……尝夜从一骑出,从人田间饮。还至霸陵亭。灞陵尉醉,呵止广。广骑曰:‘故李将军。’尉曰:‘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止广宿

  • 欲加之罪,其无辞乎

    其:同“岂”。 要给人加上罪名,难道找不出理由吗?语出《左传.僖公十年》:“(晋侯)将杀里克,公使谓之曰:‘子弑二君与一大夫,为子君者,不亦难乎?’对曰:‘不有废也,君何以兴?欲加之罪,其无辞乎?’

  • 落帽客

    源见“孟嘉落帽”。指风流潇洒之人。唐钱起《九日闲居寄登高数子》诗:“今朝落帽客,几处管弦留。”

  • 子猷偏爱

    同“子猷惜此君”。唐 刘兼《新竹》诗:“自是子猷偏爱尔,虚心高节雪霜中。”

  • 沉书浦

    源见“致书邮”。泛指书信难通之处。唐许浑《送上元王明府赴任》诗:“荒城树暗沉书浦,旧宅花连罨画溪。”

  • 襄阳片石

    源见“堕泪碑”。指襄阳百姓在岘山为羊祜所建的纪念碑。借喻地方官吏的德政。清袁枚《岘山》诗:“今日敬儿天下满,襄阳片石若为留?”

  • 三谏之义

    《公羊传.庄公二十四年》:“戎将侵曹,曹羁谏曰:‘戎众以无义,君请勿自敌也。’曹伯曰:‘不可。’三谏不从,遂去之,故君子以为得君臣之义也。”何休注引孔子曰:“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此之谓也。”

  • 清新俊逸

    唐杜甫《春日忆李白》诗:“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后以“清新俊逸”指清美新颖,不落俗套。宋曾巩《馆中祭丁元珍文》:“既精众作,于诗复尤。清新俊逸,与古为俦。读之洒然,可破百忧。”并列 清丽新奇,俊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