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三千珠履客”。朱,通“珠”。《二刻拍案惊奇》卷四十:“走将来别是容仪,多管是堂中朱履三千客。”
源见“乘桴浮海”。谓圣贤遁隐避世。元揭傒斯《和张太乙秋兴》之十:“已悲孔子思浮海,更讶庞公不入城。”
同“刻舟求剑”。宋苏轼《王中甫哀辞》诗:“堪笑东坡痴钝老,区区犹记刻舟痕。”
《庄子.天地》:“通于一而万事毕。”按,“一”指大道。后用“知一万毕”谓理解本质,万事尽通。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章句》:“振本而末从,知一而万毕矣。”述补 理解本质而尽知其他。语本《庄子·天地》:
《世说新语.容止》:“裴令公有俊容仪,脱冠冕,粗服乱头皆好,时人以为‘玉人’。见者曰:‘见裴叔则如玉山上行,光映照人。’”又《世说新语.容止》:“时人谓‘看杀卫玠’。”南朝梁.刘孝标注引《玠别传》曰:
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春社日,旧俗在这一天祭土地神以祈求丰收。宋代陈元靓《岁时广记》卷十四引《统天万年历》:“立春后五戊为春社,立秋后五戊为秋社,如戊日立春立秋,则不算也。”又引《嘉泰事类》:“诸州县春秋
同“乙览”。乙夜,二更时候,约为夜间十时。清钱谦益《记钞本〈北盟会编〉后》:“余以史官里居,思纂辑有宋元祐、绍圣朋党之论,以及靖康北狩之事……名曰《殷鉴录》,上之于朝,以备乙夜之览。”
《韩非子.十过》:春秋时,卫灵公携乐官师涓访晋,晋平公欲闻新声而使师涓鼓琴。未终曲,晋乐师旷阻止不用再弹,平公问其所以,“师旷曰:‘此师延之所作,与纣为靡靡之乐也。及武王伐纣,师延东走,至于濮水而自投
同“嵇康懒”。清李渔《阿倩沈因伯寄诗文入都求改正喜其力学寄诗勉之》:“向带嵇康疾,意到笔懒从。”
同“孝笋寒生”。北周庾信《周上柱国齐王宪神道碑》:“君亲惟一,臣子惟宁。忠泉出井,孝笋生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