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动辄得咎

动辄得咎

辄(zhé哲):就;总是。咎(jiù救):过失;罪责。指凡有举动都会得到过失或罪责。徐继畬(yú余),字松龛(kān堪),五台(今山西五台县)人。道光六年(1826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升御史。徐继畬上奏条陈:认为现在施行的条例,困苦于太繁杂、太细密,体现不出国家大局的重要道理。常常看见各直属省管辖下的州、县官员有上任不到一年的,而罚薪俸到几年、十几年,左边牵制,右边干扰,只要一做事就会得到过失或罪责。

【出典】:

清史稿》卷422《徐继畬传》12183页:“现行之条,苦于太繁太密,不得大体。尝见各直省州县有莅任不及一年,而罚俸至数年十数年者,左牵右掣,动辄得咎。”

【例句】:

清·李汝珍《镜花缘》78回:“小厮因动辄得咎,只得说道:‘请问主人,前引也不好,后随也不好,并行也不好,究竟怎样才好呢?’” 鲁迅《朝花夕拾〈狗·猫·鼠〉》:“打狗的事我不管,至于我的打猫,却只因为它们嚷嚷,此外并无恶意,我自信我的嫉妒心还没有这么博大,当现下‘动辄获咎’之秋,这是不可不预先声明的。”


连动 动不动就造成过失,受到指责。鲁迅《朝花夕拾·狗、猫、鼠》:“打狗的事我不管,至于我的打猫,却只因为它们嚷嚷,此外并无恶意,我自信我的嫉妒心还没有这么博大,当现下‘~’之秋,这是不可不预先声明的。”△贬义。用于描写受责多。 →摇手触禁 跋前踬后 ↔无往不利无往不宜 径情直遂 直情径行。


【词语动辄得咎】  成语:动辄得咎汉语词典:动辄得咎

猜你喜欢

  • 寄折梅

    同“寄梅”。明陈子龙《寒月》诗:“鱼海逢归雁,龙沙寄折梅。”

  • 辽豕白

    同“辽东豕”。唐张九龄《南阳道中作》诗:“岂暇墨突黔,空持辽豕白。”【词语辽豕白】   汉语大词典:辽豕白

  • 东陵种瓜

    指秦东陵侯召平,在秦亡后隐居长安城东种瓜之故事。后以此典比喻弃官归隐田园之人;或用以咏瓜。汉高祖十一年(前196年),吕后采用萧何的计谋,诛杀淮阴侯韩信。高祖刘邦率军在外,听说淮阴侯被杀,特意派遣使者

  • 左乙

    《汉武帝内传》载:上元夫人授汉武帝道经,其第四篇为“左乙混沌东蒙之文”。《云笈七籤》卷三有《左乙混洞东蒙录》。后以“左乙”为道经的通称。元陈旅《送毛真人南还》诗:“左乙象文令虎守,尚方凫舄背人飞。”【

  • 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

    琴、瑟:古代两种弦乐器。更张:重新上弦、换弦或调整弦的松紧,使乐器声音和谐。 琴瑟在演奏时声音不和谐,有必要改换乐器上的弦,重新调整安装。 比喻政令不合时宜时,必须加以调整改革。语出《汉书.董仲舒

  • 成王安在

    《明史.方孝孺传》载,明朝建文四年(公元一四〇三年),燕王朱棣(明成祖)夺取了侄儿朱允炆的帝位,侍讲学士方孝孺以丧服哭之。朱棣说:“予欲效法周公辅成王耳。”方问:“成王安在?”朱答:“彼自焚死。”方又

  • 雷霆之怒

    雷霆:疾雷,霹雳。象打暴雷那样的恼怒。形容突然爆发的盛怒。公元232年,魏辽东太守公孙渊遣使南通孙权,后又反覆而斩东吴使者。孙权大怒,意欲亲征。陆逊上书说:“公孙渊凭险恃固,拘留我使臣,实为可恨,令陛

  • 膏自销

    《汉书.两龚传》:“龚胜字君宾,楚人也。好学明经,为郡吏。后因王莽篡国,胜以受汉家厚恩,岂能以一身事二姓,遂不饮食,积十四日死,死时七十九矣。门人衰絰治丧者百数。有父老来吊,哭甚哀,既而曰:‘嗟呼!薰

  • 帝子乘鸾

    源见“乘鸾”。指传说中秦弄玉与其夫成仙飞升。元黄溍《开元宫》诗:“曾闻帝子乘鸾去,疑有仙人化鹤归。”

  • 霸陵醉尉

    参见“霸陵呵夜”条。【词语霸陵醉尉】  成语:霸陵醉尉汉语大词典:霸陵醉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