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半部《论语》治天下

半部《论语》治天下

喻学贵专精。是赵普以半部《论语》辅助赵匡胤定天下事。赵普(922-992年)祖为幽州蓟(今北京大兴县西南)人,迁镇州(治所今河北正定),再迁河南洛阳。字则平,后周时赵匡胤幕僚,任掌书记。后周显德七年(960年)正月元旦,曾与赵匡胤弟赵光义等策动陈桥兵变,帮助赵匡胤取代后周建立宋朝,为开国功臣。因此,入宋后授右谏议大夫,充枢密直学士。建隆元年(960年)向赵匡胤献策并自请从征,平定了李筠之乱,以功迁兵部侍郎、枢密副使。同年,又请速平李重进之乱。建隆三年(962年)任枢密使、检校太保。乾德二年(964年)任宰相。赵匡胤视如左右手,事无大小,皆与之商定。北宋初年的重大方针政策他都曾参预谋划,如为了集中行政权和财权,建议宋太祖罢宿卫和节镇兵权;委任文官知州事;在各路设置转运使;州置通判,与知州互相牵制;在实现统一的战争中,采取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战略方针等。太祖晚年,其宠渐衰,出为河阳三城节度使。宋太宗即位后,想再任赵普为相,有人反映说,赵普只是在青少年时代学习过官吏事务,没有学问,只读过《论语》。赵光义问赵普,他毫不隐晦说,我平生所学确实只有一部《论语》。从前,曾以一半帮助太祖定天下;现在,我要用另一半辅助陛下,使天下太平。太宗时他两次为相。晚年手不释卷,每次下朝,就闭门读书。第二天上朝处理政事,便非常果断自如。赵普死后,家人打开他的书箱一看,果然只有《论语》二十篇。于是后人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称。

【出典】:

宋史》卷256《赵普传》8940页:“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例句】: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7:“赵普再相,人言普山东人,所读者止《论语》,盖亦少陵之说也。太宗尝以此论问普,普略不隐,对曰:‘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普之相业,固未能无愧于《论语》。而其言,则天下之至言也。” 元·高文秀撰《好酒赵元遇上皇杂剧》(载《元曲选外编》)第一册:“某姓赵,名光普,字则平,辅佐主公,官拜丞相,封太师韩国公之职,乃开国功臣也。……每次大事启文观书,乃《论语》也。此时称小官以半部《论语》治平天下。”


猜你喜欢

  • 阿对

    唐.吴融《阌乡寓居.阿对泉》诗:“五陵年少如相问。阿对泉头一布衣。”诗自注:“阿对是杨伯起家僮,尝引泉灌蔬。泉至今在。”阿对系汉代杨震的家仆,他曾引清泉浇灌蔬菜。后多用以指仆人。宋.陆游《枧老奴灌园》

  • 拂矢贾坚

    《春秋燕语》:“贾坚弯弓三石馀,烈祖取一牛百步外,曰:‘能中乎?’坚曰:‘少壮之时,能令不中,今年老,正可中之。’发一矢拂脊,再一矢磨腹,皆附肤落毛。”(引自《佩文韵府》卷一百下)北朝前燕慕容恪,以贾

  •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袍:古代长衣。 谁说没衣穿?和你同穿一件袍。 表示友爱互助之意。语出《诗.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清.梁维枢《玉剑尊闻.排调》:“(唐)伯虎尝夏月访祝枝

  •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桃花扇:歌舞时用的扇子。 舞个不停,使高挂在柳梢上的月亮逐渐低沉下去;歌唱不已,使桃花扇里的风吹拂无余。 形容狂歌艳舞,彻夜不停。语出宋.晏几道《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

  • 尸仍反背

    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十八《壬午殉难》:“兵部尚书铁铉被执至京,陛见,背立廷中,正言不屈,令一顾不可得,割其耳鼻,竟不肯顾。……遂寸磔之,至死,犹喃喃骂不绝。文皇乃令舁(yú扛,抬)大镬至,纳油

  • 冲斗剑

    源见“丰城剑气”。指龙泉剑和太阿剑。比喻志气高迈、才华英发的人。唐元稹《纪怀赠李六户曹》诗:“椎埋冲斗剑,消碎莹壶冰。”宋赵善括《满江红.辛卯生日》词:“颖脱难藏冲斗剑,誓清行击中流楫。”

  •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座落在水边的楼台最先得到月光;朝向阳光的花木容易萌生春意。 比喻由于近便而优先获得好处。语出宋.俞文豹《清夜录》:“范文正公镇钱塘,兵官皆被荐,独巡检苏麟不见录,乃献诗云:‘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

  • 玄成文彩

    《汉书.韦贤传》附《韦玄成传》:“及元帝即位,以玄成为少府,迁太子太傅,至御史大夫。永光中,代于定国为丞相,贬黜十年之间,遂继父相位,封侯故国,荣当世焉。……玄成为相七年,守正持重不及父贤,而文采过之

  • 沉默寡言

    很少说话。寡:少。宋代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六:“南岳玄泰上坐,不知何许人也,沉静寡言,未尝衣帛。”并列 态度肃穆,不爱谈话。语出《旧唐书·梁崇义传》:“梁崇义……沉默寡言,众悦之,累迁为偏裨。”向

  • 粪土

    污秽的泥土,比喻低贱恶劣的事物。《左传.襄公十四年》:“卫侯其不得入矣!其言粪土也。”《史记.货殖列传》:“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汉代王充《论衡.非韩》:“利欲不存于心,则视爵禄犹粪土矣。”【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