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却之不恭

却之不恭

孟子.万章下》:“却之却之为不恭,何哉?”谓拒绝邀请或馈赠是对别人不恭敬。后“却之不恭”多用为接受邀请或馈赠的客套话。《金瓶梅词话》三九回:“小道蒙老爹错爱,迭受重礼,却之不恭,受之有愧。”


主谓 却,推却,推辞,拒绝。拒绝别人的热情邀请或馈赠,反而显得不够恭敬(还不如接受)。语本《孟子·万章下》:“却之为不恭。”高阳《粉墨春秋》:“‘~,受之有愧。’小纯阳颔首为礼:‘谢谢。’”△常用作接受他人的礼品时说的客套话。与“受之有愧”连用,表示接受馈赠时的为难和不安。→情不可却


【词语却之不恭】  成语:却之不恭汉语词典:却之不恭

猜你喜欢

  • 曹植吟萁豆

    源见“七步成诗”。喻骨肉相残。柳亚子《汉家行》:“作俑王敦倚甲兵,痛心曹植吟萁豆。”

  • 衔杯对刘

    《文选》卷四十七晋.刘伯伦(伶)《酒德颂》:“有大人先生……唯酒是务……先生于是方捧罂承槽,衔杯漱醪,奋髯踑踞,枕曲藉糟,无思无虑,其乐陶陶。”晋代名士刘伶嗜酒,他著有《酒德颂》,其中有“衔杯漱醪”之

  • 添筹海幄

    同“添海屋筹”。董必武《八十晋八初度》:“八七年来事事新,添筹海幄总欢欣。”【词语添筹海幄】   汉语大词典:添筹海幄

  • 三日烧玉

    《吕氏春秋.士容》:“故君子之容,纯乎其若钟山之玉,桔乎其若陵上之木。”东汉高诱注:“纯,美也。钟山之玉,燔以炉炭,三日三夜,色泽不变。”古人说钟山之玉色泽最美,虽燔以火三日三夜而颜色不变。后常用以比

  • 月地云阶

    形容月下云间的天际夜空。唐代韦瓘《周秦行纪》:“香风引到大罗天,月地云阶拜洞仙。共道人间惆怅事,不知今夕是何年。”唐代杜牧《七夕》诗:“云阶月地一相过,未抵经年别恨多。”并列 以月为地,以云做台阶。①

  • 眼白

    源见“青白眼”。以白眼斜视,表示轻慢。唐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诗:“途穷反遭俗眼白,世上未有如公贫。”宋黄庭坚《奉答固道》诗:“末俗相看终眼白,故人不见想山高。”【词语眼白】   汉语大词典:眼白

  • 面方如田

    《南史.李安民传》:“李安民兰陵承人。……安民五掷皆卢。帝大惊,目安民曰:‘卿面方如田,封侯相也。’”南齐将军李安民,屡建战功,在庆功宴会后玩掷卢游戏,五掷皆中。齐明帝萧鸾非常惊讶,说他面方如田,有封

  • 鸿鹄心

    源见“鸿鹄将至”。指用心不专一。明张居正《恭励圣学》诗:“一暴而十寒,细行终为累。戒彼鸿鹄心,专精道乃至。”【词语鸿鹄心】   汉语大词典:鸿鹄心

  • 三危

    《尚书.虞书.舜典》:“窜三苗于三危。”旧题汉.孔安国传:“三危,西裔。”“三危”,山名,传说在我国最西部。舜曾经把三苗这一古代部族赶到这一带居住。后用为喻流放犯人的偏远地方。唐.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

  • 楚则失矣,齐亦未为得也

    据说楚国使者子虚出使于齐时,齐王向他夸耀本国“车骑之盛”。子虚不甘示弱,也盛称楚国云梦的富丽,作为对齐王的回答。却遭到为齐国辩护的乌有先生的反驳。最后亡是公出来说:“楚则失矣,齐亦未为得也。”表示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