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发迹

发迹

旧谓人由贫贱低微而到得志显达。《后汉书.耿弇传》:“昔韩信破历下以开基,今将军攻祝阿以发迹。此皆齐之西界,功足相方。”耿弇( ㄧㄢˇ yǎn 奄):东汉茂陵人,光武时,以功封好畸侯。


发迹”指由隐微而得志显达或由贫困而富足的情况。

“发”有许多义项,这里义为 “显现”或 “显露”。 《左传·昭公元年》: “天有六气,降生五味,发为五色。”杜注: “发,见也。”显现或显露而后可见。

“迹”指足迹。《说文·辵 ( chuò) 部》“迹”段注: “《庄子》云:‘夫迹,履之所出。’”履之所出,即谓足迹。

因此, “发迹”之意,就是显现出了迹象。这当然是字面的意思。它的隐喻意义在于: 原来并无什么踪迹,现在却明显地看得出来了。也就是说,原来是个微不足道的、卑微的人,现在却飞黄腾达、做官了、当领导了。或者说,原来穷困潦倒,现在却大富大贵,人人皆知了。这种情况便称为 “发迹”。

“迹”,在这里隐含着 “地位”、“财富”的意义; “发”,在这里还有 “暴发”,突然产生的意义。因此,确切地说, “发迹”就是突然地由卑微到显贵或由穷困到富有的情况。


【词语发迹】   汉语词典:发迹

猜你喜欢

  • 烧牛之兵

    源见“火牛阵”。指纵火猛攻之兵。北周庾信《哀江南赋》:“下江余城,长林故营。徒思拑马之秣,未见烧牛之兵。”

  • 城门火

    源见“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指殃及无辜的祸端。宋洪炎《庚戌岁六月四日至洪城怅然伤怀》诗:“人言城门火,鱼祸自靡遗。”

  • 美姬工笛

    晋.干宝《晋纪.孝惠帝永康九年》:“石崇有妓人曰绿珠,美如玉,善舞而工笛,孙秀乃使人求焉。崇别馆北邙山下,方登凉观,临清水,妇人侍侧。使者以告崇。崇出妓妾数十人以示之,皆蕴兰麝而被罗縠,曰:‘任所择。

  • 我庾维亿

    庾( ㄩˇ yǔ ):用草席围的圆形露天粮囤。维:助词,无义。一作“惟”。亿:数目。古代指十万,也指万万。 我的粮囤里藏粮千百万。 极言粮食丰盈。语出《诗.小雅.楚茨》:“我黍与与,我稷翼翼。我

  • 九畹

    《楚辞》战国.屈原《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东汉.王逸注:“十二亩曰畹,或曰田之长为畹也。”畹,十二亩。九畹,言地极多。屈原在《离骚》中有“滋兰九畹”之语,故后用为咏植兰之典。唐.

  • 牛衣岁月

    源见“牛衣对泣”。谓贫困的生活。清曾国藩《送妹夫王五归》诗之四:“织屦辟纑终古事,牛衣岁月即羲皇。”【词语牛衣岁月】  成语:牛衣岁月汉语大词典:牛衣岁月

  • 呕心滴血

    同“呕心”。郭沫若《李白与杜甫.李白与杜甫在诗歌上的交往》:“请读韩愈为他的诗友孟郊所作的《贞曜先生墓志铭》吧。他形容孟郊的苦吟竟至使用上‘刿目鉥心’、‘搯擢胃肾’的辞句。这也就是后人所说的‘呕心滴血

  • 康哉良哉

    源见“康哉”。喻指君臣相得。唐太宗《答魏徵手诏》:“必望收彼桑榆,期之岁暮。不亦康哉良哉,独惭于往日;若鱼若水,遂爽于当今。”

  • 屈沉伍胥

    源见“伍胥潮”。指忠良遭受残害。元曹德《沉醉东风.隐居》曲:“鸱夷革屈沉了伍胥,江鱼腹葬送了三闾。”

  • 台星坼

    源见“星坼中台”。指宰辅大臣的死亡。唐罗隐《所思》诗:“生灵不幸台星坼,造化无情世界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