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名正言顺

名正言顺

谓作事理由正当而充分,含有理直气壮的意思。孔子的学生子路问孔子,如果卫国国君请您去管理国家,您首先抓什么?孔子说,当然是首先要“正名”了。子路说,有这样干的吗?您想的太不合时宜了,为什么一定要先正名呢?孔子说,你怎么这样卤莽?君子对于他所不知道的事,总是采取存疑的态度。名不正,说话就不理直气壮;说话理由不充分,事情就办不成;事情办不成,礼乐制度就不能兴盛;礼乐不兴盛,刑罚也就不会适当;刑罚不适当,民众就无所适从。所以君子做事,一定要理由充分,对于自己说的话,切切不能有一点马虎,

【出典】:

论语·子路》:“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例句】:

元·郑德辉《迷青琐倩女离魂》杂剧:“老夫人许了亲事,待小生得官回来,谐两姓之好,却不名正言顺。你今私自赶来,有玷风化,是何道理?”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三回:“名正言顺,以讨国贼。”


并列 名,名分。名分恰当,办事说话道理就讲得通。语出《论语·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张平《抉择》:“杨成是市委书记,是市里的第一把手,把这一问题反映给他,~。”△褒义。用于对人和事物的评价方面。→理直气壮 入情入理 ↔名不正则言不顺 理屈词穷


解释本指名分或名义正当,说起话来便顺理,道理也讲得通。现多用来指做事的理由正当并且充分。

出处论语·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孔子的学生子路问孔子:“卫国的国君等着您去治理国政,您打算先从哪儿着手呢?”

孔子说:“必须先正名,首先规定事物的正确名称。”子路说:“有这个必要吗?老师您绕得太远了!正名干什么啊?”孔子说:“你真鲁莽啊!君子对于自己所不知道的,就不发表意见。名称不搞清楚,说话就不理顺;说话不理顺,事情就做不成;事情做不成,礼乐就得不到实施;礼乐得不到实施,刑罚就不会得当;刑罚不得当,百姓就不知该怎么干好。因此,君子给某个事物命名一定有其命名的根据、有理由可说,说了以后就必定能够施行。君子对于自己所说的话,是一点都不能马虎的。”

春秋时期,社会正处于大变革、大动荡之中,当时不但有大量新生事物需要进行认识、概括与规范,而且由于诸侯争霸与割据,同一事物也有不同的解释,也需要进行调整与规范。孔子之所以认为治理国政首先应该从“正名”入手,是因为在他心里“名实相违”是当时社会混乱的本质原因。

例句

对不正之风提出批评,这是名正言顺的事,你不必藏头露尾的。


【词语名正言顺】  成语:名正言顺汉语词典:名正言顺

猜你喜欢

  • 社稷臣

    源见“社稷”。谓关系国家安危之重臣。《史记.袁盎鼂错列传》:“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唐杜审言《泛舟送郑卿入京》诗:“帝坐蓬莱殿,恩追社稷臣。”清李渔《玉搔头.擒王》:“朝

  • 晏御扬扬

    《晏子春秋.内篇杂上第二十五》:“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

  •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同“早知今日,悔不当初”。巴金《〈秋〉尾声》:“谈话中也常提出四妹,真是早知今日,何必当初。”见“早知今日,悔不当初”。巴金《秋》:“谈话中也常提到四妹,真是~。”【词语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成语:

  • 见剑舞,悟书法

    唐代书法家张旭观看著名舞蹈家公孙大娘舞剑器,因而领悟到运笔的奥妙。《新唐书.张旭传》:“旭自言,始见公主担夫争道,又闻鼓吹,而得笔法意,观倡公孙舞剑器,得其神。”剑器,舞曲之名。此处用为舞蹈之名。

  • 辍斤

    源见“郢匠挥斤”。比喻失去知己。唐卢照邻《〈南阳公集〉序》:“辍斤之恸,何独庄周;闻笛而悲,宁惟向秀?”【词语辍斤】   汉语大词典:辍斤

  • 胸中锦绣

    源见“残锦”。喻指富丽的才思。宋葛郯《水调歌头.舟回平望久之过乌戍》词:“应是阳侯薄相,催我胸中锦绣,清唱和鸣鸥。”

  • 豕亥

    同“豕误”。宋曾巩《七月十四日韩持国直庐同观山海经》诗:“自笑成豕亥,更微注虫鱼。”清黄遵宪《感怀》诗:“读史辨豕亥,订礼分袒袭。”【词语豕亥】   汉语大词典:豕亥

  • 刘郎马上

    源见“马上得天下”。指征战打天下。宋辛弃疾《六幺令.用陆氏事送玉山令陆德隆》词:“长喜刘郎马上,肯听《诗》《书》说。”

  • 壶中日永

    同“壶中天”。唐许浑《赠萧炼师》诗:“壶中知日永,掌上畏年侵。”

  • 戎车殷左轮

    《左传.成公二年》:“郤克伤于矢,流血及屦,未绝鼓音,曰:‘余病矣!’张侯曰:‘自始合,而矢贯余手及肘,余折以御,左轮朱殷,岂敢言病。吾子忍之!’”春秋时,齐、晋交兵,晋将郤克和他的御手都负了伤,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