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和光同尘

和光同尘

《老子》:“挫其锐,解其忿;和其光,同其尘。”王弼注:“无所特显,则物无所偏争也;无所特贱,则物无所偏耻也。”吴澄注:“和,犹平也,掩抑之意;同,谓齐等而与之不异也。镜受尘者不光,凡光者终必暗,故先自掩其光以同乎彼之尘,不欲其光也,则亦终无暗之时矣。”后以“和光同尘”指掩抑锋芒,随俗而处。《后汉书.张奂传》:”吾前后仕进,十要银艾,不能和光同尘,为谗邪所忌。”


并列 收敛锋芒,随俗行事。语本《老子》4章:“和其光,同其尘。”王弼注:“无所特显,则物无所偏争也;无所特贱,则物无所偏耻也。”吴澄注:“和,犹平也,掩抑之意;同,谓齐等而与之不异也。镜受尘者不光,凡光者终必暗,故先自掩其光以同乎彼之尘,不欲其光也,则亦终无暗之时矣。”鲁迅《华盖集·并非闲话》:“自己也明知道违了‘~’的古训了,但我就是这样,并不想以骑墙或阴柔来买人尊敬。”△多用于形容人的行迹。↔抚尘走俗


【词语和光同尘】  成语:和光同尘汉语词典:和光同尘

猜你喜欢

  • 皋鱼之泣

    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九:“孔子行,闻哭声甚悲。孔子曰:‘驱!驱!前有贤者。’至,则皋鱼也。被褐拥镰,哭于道旁。孔子辟车与之言,曰:‘子非有丧,何哭之悲也?’皋鱼曰:‘吾失之三矣:少而好学,周游诸侯,

  • 鳞翼

    同“鳞羽”。元关汉卿《古调石榴花.怨别》曲:“俺也自知,绝鳞翼,断消息,几时回?”【词语鳞翼】   汉语大词典:鳞翼

  • 吁俞

    同“都俞吁咈”。宋苏轼《刑赏忠厚之至论》:“故其吁俞之声,欢忻惨戚,见于虞 夏 商周之书。”【词语吁俞】   汉语大词典:吁俞

  • 云鬟感

    唐.杜甫《月夜》诗:“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公元七五六年六月,潼关失守,玄宗奔蜀,诗人杜甫携家眷北行,至鄜州暂住。七月,唐肃

  • 虎气腾

    《越绝书》卷二《越绝外传记吴地传》:“阖庐冢,在阊门外,名虎邱……扁诸之剑三千,方圆之口三千,时耗、鱼肠之剑在焉。千万人筑治之,取土临湖口,筑三日而白虎居上,故号虎邱。”据传,春秋时吴王阖庐坟冢内有扁

  •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水清到极点,就生长不了鱼(因为鱼无所藏,且不得食);人过分精明,就没有交往的人(因为人怀畏惧,不敢同他接近)。 表示对人对事应从大处着眼,不要察察为明。语出《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故水至清则无鱼

  • 白麟现

    《汉书.孝武帝纪》:“汉元狩元年冬十月,行幸雍,祠五畤。获白麟,作《白麟之歌》。”唐.颜师古注:“麟,麋身,牛尾,马足,黄色,圜蹄,一角,角端有肉。”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冬十月,获白麟。古

  • 仲宣怀土

    源见“王粲登楼”。谓身在异乡,思念故土。王粲,字仲宣。前蜀韦庄《江上逢故人》诗:“江畔玉楼多美酒,仲宣怀土莫凄凄。”

  • 渔阳掺

    同“渔阳掺挝”。北周庾信《夜听捣衣》诗:“声烦《广陵散》,杵急《渔阳掺》。”唐李颀《听安万善吹觱篥歌》:“忽然更作《渔阳掺》,黄云萧条白日暗。”【词语渔阳掺】   汉语大词典:渔阳掺

  • 闻犬洞

    同“桃源洞”。唐韩偓《无题》诗之二:“棹寻闻犬洞,槎入饮牛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