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两部鼓吹”。宋苏轼《赠王子直秀才》诗:“水底笙歌蛙两部,山中奴婢橘千头。”
源见“挥戈回日”。指挽回危局的赤诚之心。南朝 梁 刘孝标《辩命论》:“触山之力无以抗,倒日之诚弗能感。”
同“棘端猴”。南朝 梁何逊《又答江革》诗:“棘端虽非譬,至妙安可量?要知同罔象,然始见毫芒。”【词语棘端】 汉语大词典:棘端
《汉书.朱云传》:“云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借客报仇,也说成“借交报仇”,是指受人雇用而代替别人报仇。如《史记.刺客列传》中的聂政、荆轲等都是这类人。唐.卢照邻《长安古意》诗:“挟弹飞鹰杜陵北,探丸借
亲其亲:孝顺他的父母。前一个“亲”是动词,后一个“亲”是名词。子其子:爱护他的子女。前一个“子”是动词,后一个“子”是名词。 人们不仅仅孝顺自己父母,也不仅仅疼爱自己子女。 表示把对自己父母子女的
同“易水歌”。宋陆游《读史有感》诗:“隆中高卧人千载,易水悲歌泪数行。”
源见“衽席㈠”。指帝王与后妃间生活上的避嫌。《旧唐书.后妃传序》:“大帝、孝和,仁而不武,但恣池台之赏,宁顾衽席之嫌,武室、韦宗,几危运祚。”【词语衽席之嫌】 成语:衽席之嫌汉语大词典:衽席之嫌
见“南山可移”。
同“犯鳞”。《旧唐书.高宗纪论》:“虚襟似纳于触鳞,下诏无殊于扇暍。”明王世贞《读陈佥事祚遗事有感》诗:“爱主投经术,如何遂触鳞?”【词语触鳞】 汉语大词典:触鳞
同“管鲍交”。唐杜甫《贫交行》:“君不见管 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