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围魏救赵

围魏救赵

指齐国军师孙膑(bìn殡)建议主将田忌用围攻魏国都城之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解救赵国的危急。后以此典比喻围攻敌人的后方据点,迫使敌军撤围的作战方法。田忌,一作田期,田期思。战国初期齐将。封于徐州(今山东滕南县),又称徐州子期。率军先后在桂陵(今河南长垣西北)、马陵(今河南范县西南)大败魏军。战国初期,魏国势力强大,便向外扩张,公元前353年,魏国发兵围攻赵国都城邯郸(hándān寒丹,今河北邯郸),赵国危急,便向齐国求救。齐威王想要委任孙膑为主将,孙膑推辞说:“我是受过酷刑之人,不宜做主将。”于是就用田忌做主将。孙膑做军师,住在有篷帐之车子里,坐而策划。田忌打算带领军队往赵国去,孙膑说:“想解开杂乱纠纷的人,不能握紧拳头用劲;劝解斗殴的人,不能插身进去帮着打。避实击虚,使敌人感到形势受阻而有所顾忌,就自然会主动地解围了。如今魏国猛攻赵国,精锐之士兵必定在国外精疲力尽,老弱残兵在国内疲乏不堪。您不如带领军队火速进攻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市西北),占据他们的交通要道,攻打他们防务空虚的地方;他们必定放弃围攻赵国而回过头来救自己。这是我们一举解除赵国之围而又收到魏国自行挫败之效果。”田忌听从孙膑意见,魏军果真撤离邯郸,和齐军在桂陵(今河南长垣县西北)交战,齐军大败魏军。

【出典】:

史记》卷65《孙子吴起列传》2163页:“齐威王欲将孙膑,膑辞谢曰:‘刑余之人(孙膑受过庞涓去膝盖骨之膑刑)不可。’于是乃以田忌为将,而孙子为师,居辎(zī资,篷帐)车中,坐为计谋。田忌欲引兵之赵,孙子曰:‘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捲(quán全,通“拳”,握紧拳头用劲);救斗者不搏撠(jǐ脊,搏斗击刺),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今梁(即“魏”。公元前361年,魏惠王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西北]。从此,魏也称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pí皮,通“疲”)于内。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田忌从之。魏果去邯郸,与齐战之桂陵,大破梁军。”

【例句】: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64回:“倘用围魏救赵之计,且不来解此处之危,反去取我梁山大寨,如之奈何!” 毛泽东《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如果敌人在根据地内久踞不去,我可以倒置地使用上述方法,即以一部留在根据地内围困该敌,而用主力进攻敌所从来之一带地方,在那里大肆活动,引致久踞之敌撤退出去打我主力;这就是‘围魏救赵’的办法。”


连动 原指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赵国得救,后指围攻敌人后方据点,迫使敌人撤回其兵力的作战方法。语本《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载:战国时魏国围攻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将田忌、孙膑率兵救赵,趁魏国重兵在外,国内空虚,直捣魏都大梁。魏军得讯撤回,在桂陵遭到齐兵截击,大败。赵国之围遂解。《水浒传》64回:“倘用~之计,且不来解此处之危,反去取我梁山大寨,如之奈何?”△多用于描写作战方法。


解释包围魏国的都城大梁,从而起到解救赵国的目的。后用以比喻避实就虚,以逸待劳的策略。

出处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其后魏伐赵,赵急,请救于齐。……田忌欲引兵之赵,孙子曰:‘……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毙魏也。’”

战国时(公元前353年)魏国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国情况危急,向齐国求救。齐威王想让孙膑当主帅,孙膑推辞说:“我是受过刑罚而有幸活下来的人,不合适。”于是就用田忌为主帅,以孙膑为军师。孙膑坐在有帷盖的车子里替田忌出谋划策。田忌打算领兵直接到赵国解救,孙膑说:“凡揭开杂乱地纠缠在一起的东西不能握紧拳头,劝解斗殴的人不能参与打斗。如果避实击虚,形势发展受到阻止,就会自我松懈了。现在魏国攻打赵国,精锐的部队一定在国外竭尽其力,老弱之人在国内疲惫不堪。您不如带领军队急赴魏国的首都大梁,占据那里的交通要道,冲击它防备空虚的地方,这样魏军必定会解除对赵国的进攻而救自己的国都。这样我们一举两得,既解除了赵国的围困,又取得挫败魏军的好处。”田忌听从孙膑的安排,魏军果然撤离邯郸,星夜回军援救自己的国都。齐魏两军在桂陵交战,魏军大败,几乎全军覆没。

例句

围魏救赵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战斗策略,重点在于避实就虚、以逸待劳,从而获得胜利。


【词语围魏救赵】  成语:围魏救赵汉语词典:围魏救赵

猜你喜欢

  • 议鼎

    《汉书.吾丘寿王传》载:汉武帝时,汾阳出土宝鼎,群臣上寿贺武帝曰:“陛下得周鼎。”吾丘寿王独曰非是周鼎。武帝召问其由,寿王曰:“天祚有德而宝鼎自出,此天所以与汉,乃汉宝,非周宝也。”后以“议鼎”为称人

  • 赌墅围棋

    同“赌墅东山”。清毛奇龄《奉陪李学士礼玉皇阁醮坛》诗:“赌墅围棋浑漫兴,今来俱作洞中看。”

  • 锦绣夜行

    源见“衣绣夜行”。谓不能向人显示荣华富贵。宋辛弃疾《临江仙.昨日得家报牡丹渐开》词:“风流人不见,锦绣夜间行。”

  • 三年旱

    源见“东海孝妇”。谓冤极感天。唐 王巨仁《愤怨诗》:“于公恸哭三年旱,邹衍含愁五月霜。”【词语三年旱】   汉语大词典:三年旱

  • 新丰客

    唐.李贺《致酒行》:“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新唐书.马周传》:“西游长安,宿于新丰逆旅。主人唯供商贩而不顾待,周遂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主人深异之。”唐人马周,早年穷困不得志,曾困

  • 读书种子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乙编卷五:“周益公(指诗人周必大)云:‘汉二献皆好书,而其传国皆最远。士大夫家,其可使读书种子衰息乎?’”读书种子,喻累代读书之人,如种子相传,繁衍不息。《明史.方孝孺传》:“先

  • 孔融修刺

    《后汉书.孔融传》:“(河南尹李膺)敕外自非当世名人及与通家,皆不得白。融欲观其人,故造膺门。语门者曰:‘我是李君通家子弟。’门者言之。膺请融,问曰:‘高明祖父尝与仆有恩旧乎?’融曰:‘然。先君孔子与

  • 大公无私

    参见: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并列 一心为公,毫无私心。刘卫华、张欣武《哈佛女孩刘亦婷》:“这本书教育我们,要互相团结,~,勇于开拓、冒险。”△褒义。描写品德之语。→公而忘私 大公至正 至公无私 铁面无

  • 悬黎

    《战国策.秦策三》:“〔范雎献书秦昭王曰:〕臣闻周有砥厄,宋有结绿,梁有悬黎,楚有和璞。此四宝者,工之所失也,而为天下名器。”后因以“悬黎”泛指美玉。唐钱起《送李四擢第归觐省》诗:“悬黎宝中出,高价世

  • 寿栎

    源见“樗栎”。老麻栎树。喻老而无用之材。用作谦词。宋陆游《吾年过八十》诗之二:“斧斤遗寿栎,云海寄冥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