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见“为虎作伥”。比喻恶人的帮凶。明徐渭《四声猿.翠乡一梦》二出:“俺如今改腔换妆,俺如今变娼作娘。弟所为替虎伥阱羊,兄所为把马缰捆麞。”【词语虎伥】 汉语大词典:虎伥
《史记.吴起列传》:“其少时,家累千金,游仕不遂,遂破其家。乡党笑之,吴起杀其谤己者三十余人,而东出卫郭门,与其母诀,啮臂而盟曰:‘起不为卿相,不复入卫!’”战国时,卫人吴起早年求仕不得其志,家产荡,
源见“三语掾”。指“将无同”三字。后以指应对隽语。唐白居易《李?可京兆府户曹制》:“宜乎以三语自试,以一同自效。”宋苏轼《次韵道潜留别》:“异同更莫疑三语,物我终当付八还。”【词语三语】 汉语大词
同“化碧三年”。周实《痛哭》诗:“化作三年碧,荣于一字褒。”
同“鲲鹏”。鹍,通“鲲”。晋葛洪《抱朴子.守塉》:“鹍鹏戾赤霄以高翔,鹡鸰傲蓬林以鼓翼。”唐孟郊《立德新居》诗:“仰笑鹍鹏辈,委身拂天波。”【词语鹍鹏】 汉语大词典:鹍鹏
同“拥书百城”。清黄燮清《摸鱼子.题琴斋西湖掌书图》词:“荡吟声、画桥前后,扁舟如在银汉。时艰不遂封侯志,也算拥城南面。”
《礼记.孔子闲居》:“孔子曰:‘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奉斯三者以劳天下,此之谓三无私。’”“无私之光”是从《礼记》“日月无私照”脱化而成。意思是说日月之光普照万物,没有私弊。后用代称日月之光
源见“镜鸾”。比喻夫妻分离。明高明《琵琶记.临汝感叹》:“文场选上,纷纷都是才俊徒。少甚么镜分鸾凤,都要榜登龙虎,偏是他将奴误。”【词语镜分鸾凤】 成语:镜分鸾凤汉语大词典:镜分鸾凤
《论语.雍也》:“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孔子的学生颜回安于贫贱,他住在破陋的小巷中,盛饭用的是一只竹箪,饮水用的是一只瓢,整天高高兴兴,没
比喻邪恶战胜正义。严复《论中国分党》文: “郑声乱雅,乡愿乱德,维新之种将为所绝,此又为一类。” 参见:○恶紫夺朱【词语郑声乱雅】 成语:郑声乱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