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寒蝉仗马

寒蝉仗马

寒蝉:寒冷季节的知了;仗马:皇宫仪仗中的立马。像寒冷季节中的知了和皇宫中的立仗马一样,不发出一点声音。形容不敢说话。分别出自东汉刘胜和唐李林甫的事迹。刘胜,字季陵,东汉颍川阳城(今河南登封西南)人,曾在蜀郡做官,后告老归还乡里,闭门谢绝宾客。同乡人杜密批评他说:“你位居大夫之职,受到上官的重视,却不肯荐举善人善事,也不愿揭发恶人恶事,隐瞒情况,顾惜自己,就像寒蝉一样,一声不吭。”李林甫事迹参见“弄獐”及“立仗马”条。后人把“寒蝉”与“立仗马”两件事情联系起来,便成为“寒蝉仗马”这一典故。

【出典】:

后汉书》卷97《杜密传》:“后密去官还家,每谒守令、多所请托。同郡刘胜亦自蜀郡告归乡里,闭门扫轨,无所干及。太守王昱(yù郁)谓密曰:‘刘季陵清高士,公卿多举之者。’密知昱激己,对曰:‘刘胜位为大夫,见礼上宾,而知善不荐,闻恶无言,隐情惜己,自同寒蝉,此罪人也。’”《新唐书》卷223上《奸臣上·李林甫传》6347-6348页:“(李林甫)因以语动其余曰:‘明主在上,群臣将顺不暇,亦何所论?君等独不见立仗马乎,终日无声,而饫三品刍豆;一鸣,则黜之矣。后虽欲不鸣,得乎?’由是谏争路绝。”

【例句】: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序:“明达之士岂故为寒蝉仗马哉?慑之于心,故慎之于口耳。”


见“仗马寒蝉”。清·欧阳巨源《〈官场现形记〉序》:“明达之士岂故为~哉? 慑之于心,故慎之于口耳。”


【词语寒蝉仗马】  成语:寒蝉仗马汉语词典:寒蝉仗马

猜你喜欢

  • 东山再起

    出东山而被起用。原比喻隐居后再次出来任职。现多比喻失势后再起。谢安(事迹见“高卧东山”条)辞官后隐居于东山,直到四十多岁。其弟谢万任西中郎将,掌握各地军队大权,但声望不如谢安高,后被罢免,谢安因而始有

  • 蹊为李广

    参见“桃李成蹊”。

  • 江斐

    见“江妃”条。

  • 潜鳞

    同“潜龙”。汉王粲《赠蔡子笃》诗:“潜鳞在渊,归雁载轩。”明李东阳《与顾天锡夜话》诗:“潜鳞自足波涛地,别马长怀秣饲心。”【词语潜鳞】   汉语大词典:潜鳞

  • 锦帆天子

    《开河记》:“龙舟既成,泛江沿淮而下,至大梁,又别加修饰,砌以七宝金玉之类,于是取吴越民间女年十五六岁者五百人,谓之殿脚女,至于龙舟御楫,即每船用彩缆十条,每条用殿脚女十人,嫩羊十口,令殿脚女与羊相间

  • 当轴

    正处在车轴、车辆中心这样要害的位置上。比喻官居要位,处于主持国政的宰辅之臣的地位上。《汉书·公孙刘田王杨蔡陈郑传·赞》说:“车千秋丞相走进了伊尹、吕尚一类历史名相的行列,处在车轴、车辆中心这样要害的位

  • 授符黄石

    源见“圯桥进履”。指张良得到黄石公送他的《太公兵法》。唐杜牧《题永崇西平王宅太尉愬院六韵》:“授符黄石老,学剑白猿翁。”

  • 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王子敬云:‘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后因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形容景物绚丽多彩,令人目不暇接。瞿秋白《饿乡纪程》:“生活也好似行程,青山绿水

  • 讼鹿

    源见“蕉鹿梦”。比喻计较利名得失。宋宋祁《昼寝》诗:“梦柯向费论荣辱,讼鹿何烦竟有无。”【词语讼鹿】   汉语大词典:讼鹿

  • 不他

    源见“柏舟”。指不适他人或不改嫁。《聊斋志异.土偶》:“沂水 马姓者,娶妻王氏,琴瑟甚敦。马早逝。王父母欲夺其志,王矢不他。”又《青娥》:“女阴使人婉致生母,且矢之以不他,其词悲切。”【词语不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