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扪虱雄谈

扪虱雄谈

同“扪虱而谈”。清张问陶《苻秦王武侯墓下作》诗:“扪虱雄谈举世无,英雄毕竟耻为儒。”


【典源】 《太平御览》 卷九五一引《续晋阳秋》曰:“咸阳王猛被緼袍而诣桓温,一靦谈当时之事,猛摸虱而言,旁若无人,温察而奇之。”《初学记》卷五引崔鸿《前燕录》曰:“王猛隐华山。桓温入关,猛被褐而诣之,一面说当代之事,扪虱而言,旁若无人。”《晋书·王猛传》亦载。

【今译】晋代王猛少时家境贫穷,靠卖畚箕为生。他胸怀大志,博学多闻,在华山隐居。当桓温率兵入关中时,王猛身穿破旧的短衣前去求见。在桓温面前,他一面滔滔不绝地纵论天下大事,一面把手伸进衣襟里捉虱子,旁若无人。桓温为之称奇。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人胸怀才略,谈吐不凡,态度从容而不拘小节。

【典形】 被褐、扪虱、扪虱剧谈、扪虱谈、扪虱雄谈、雄谈扪虱、扪故衣虱、扪虱雄豪、虱堪扪、王猛扪虱。

【示例】

〔被褐〕 明·高启《读史》:“军门被褐异隆中, 抱策归秦竟事戎。”

〔扪虱〕 唐·李白《赠张相镐》:“扪虱对桓公,愿得论悲辛。”

〔扪虱剧谈〕 宋·陆游《病起书怀》:“扪虱剧谈空自许,闻鸡浩叹与谁同。”

〔扪虱雄谈〕 清·王士禛《送戴务旃游华山》:“扪虱雄谈事等闲,余情盘簿写孱颜。”

〔雄谈扪虱〕清·黄鷟来《岁暮杂感》:“雄谈扪虱人偏远,问舍求田道亦穷。”


猜你喜欢

  • 张洞庭

    同“洞庭张乐”。宋黄庭坚《再次孔四韵》:“端可张洞庭,寥阔世未信。”

  • 赋雪

    《文选》卷十三谢惠连《雪赋》:“岁将暮,时既昏,寒风积,愁云繁。梁王(汉文帝子梁孝王刘武)不悦,游于兔园。置旨酒,命宾友,召邹生(邹阳),延枚叟(枚乘)。相如末至,居客之右,俄而,微霰零,密雪下,王乃

  • 竹林咏

    同“竹林诗”。宋陈与义《杂书示陈国佐胡元茂》诗之三:“吾评竹林咏,未可少若人。”

  • 望尘莫及

    亦作望尘不及,原指奔驰而过,追赶不及,后比喻人进展快,自己远远落后。赵咨,字文楚,东郡燕(今河南滑县)人。桓帝延熹元年(158年),以学行为时人所重,为博士;灵帝时,迁敦煌太守,又迁东海相。在他道经荥

  • 如皋雉

    同“如皋射雉”。《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闻得罗敷未有夫,支机肯许问津无?他年得射如皋雉,珍重今朝仆射姑。”【词语如皋雉】   汉语大词典:如皋雉

  • 鹊槎

    同“鹊桥”。清龚鼎孳《浪淘沙.长安七夕和辰六》词:“薄幸是牵牛,会少离稠。鹊槎一夕锦云收,我做牛郎他织女,夜夜桥头。”【词语鹊槎】   汉语大词典:鹊槎

  • 啖螯讥尔雅

    《世说新语.纰漏》:“蔡司徒渡江,见彭蜞,大喜曰:‘蟹有八足,加以二螯。’令烹之。既食,吐下委顿,方知非蟹。后向谢仁祖说此事,谢曰:‘卿读《尔雅》不熟,几为《劝学》死。’”晋朝司徒蔡谟把彭蜞当螃蟹吃,

  • 曳落河

    古回纥语,健儿的意思。《新唐书.房琯传》:“彼曳落河虽多,能当我刘秩乎?”唐代姚汝能《安禄山事迹》卷上:“养同罗及降奚、契丹曳落河八千余人为己子,及家童校弓矢者百余人,推以恩信,厚其所给,皆感恩竭诚,

  • 买椟之见

    源见“买椟还珠”。指抓不住根本、轻重倒置的看法和观点。吴梅《〈南柯记〉跋》:“世之持买椟之见者,徒赏其节目之奇,词藻之丽。”

  • 骥尾附

    同“附骥尾”。清唐孙华《有感明季党事二十二韵》:“声名骥尾附,假窃虎皮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