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扫墓望丧

扫墓望丧

文选》卷五四唐李善注引《汉书》说:“严延年迁河南太守,其母从东海来,欲从延年腊(腊,祭名,在每年十二月举行,腊祭之日为腊日。汉时以冬至后第三个戌日为腊日,这一天举行的祭祀活动叫正腊)。到洛阳,适见报囚(报囚,判决罪犯)。母大惊(以为将腊祭逢凶不吉,杀戮过多,故惊)。毕正腊已,谓延年曰:‘天道神明,人不可独杀。我不自意当老见壮子被刑戮也。行矣,去女(汝,你;去,离开)东归,扫除墓地耳。’后岁余,果败。”

汉时严延年的母亲,到洛阳探子并准备腊祭,不巧正碰上处决犯人,她认为腊祭逢凶不吉利,故回到东海故乡去扫除墓地,等待灾难降临。

后因以“扫墓望丧”用指预见祸及家败。《文选》卷五四梁刘孝标《辩命论》:“且于公高门以待封,严母扫墓以望丧。”


偏正 扫除墓地,以等待人死入葬。谓酷吏必有恶报,指日可待。据《汉书·酷吏传·严延年》载,严延年迁河南太守,用刑刻急。其母从东海来,欲从延年腊,到洛阳,适见奏报行决囚人,母大惊,谓延年:“天道神明,人不可独杀。我不意当老见壮子被刑戮也! 行矣,去女东归,扫除墓地耳。”后岁余,延年果败。《隋书·隐逸传·李士谦》:“积善余庆,积恶余殃,高门待封,~,岂非休咎之应邪?”△贬义。多用于描写酷吏。→高门待封 恶有恶报 恶贯满盈恶积祸盈 ↔善有善报


【词语扫墓望丧】  成语:扫墓望丧汉语词典:扫墓望丧

猜你喜欢

  • 陶胡奴米

    《世说新语.方正》:“王脩龄(名胡之)尝在东山甚贫乏。陶胡奴(陶范)为乌程令,送一船米遗之,却不肯取。直答语:‘王脩龄若饥,自当就谢仁祖索食,不须陶胡奴米。’”晋王胡之住在东山,家境很贫穷。一次,陶范

  • 位屈道伸

    汉.孔鲋《孔丛子》卷上“抗志”:“曾申(注:曾参之子)谓子思曰:‘屈己以伸道乎?抗志以贫贱乎?’子思曰:‘道伸,吾所愿也,今天下王侯孰能哉?与屈己以富贵,不若抗志以贫贱。屈己则制于人,抗志则不愧于道。

  • 穿胸人

    《文选》卷五六.陆倕《石阙铭》注引《博物志》:“昔禹平天下,会诸侯于会稽之野。防风后至,杀之。夏德盛,二龙降之,使范成克御之,以行域外。既周,南经防风之神,见禹使,怒而射之,有迅雷,二龙升去。二臣恐,

  • 周王避债台

    源见“逃债台”。喻指解除忧愁之妙处。清 丘逢甲《秋怀叠前韵》之七:“愁城欲藉酒杯开,中有周王避债台。”【典源】 《汉书·诸侯王表序》:“自幽、平之后,日以陵夷,……分为二周,有逃责(债)之台,被窃鈇之

  • 琴中趣

    《晋书.陶潜传》:“(潜)性不解音,而畜(同蓄)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古人以琴书诗酒佐雅兴,陶渊明虽不善晓音律,却雅兴长存。他的琴不具弦徽,却又

  • 佽飞剑

    源见“佽飞斩蛟”。咏勇士为民除害或狂放不羁。南朝 梁何逊《和刘谘议守风》:“本惭佽飞剑,宁慕澹台璧。”

  • 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聪明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经常乐观,勇敢的人无所畏惧。语出《论语.子罕》:“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明.李贽《焚书.杂述.二十分识》:“故曰:‘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智即识,仁即才,

  • 三秦

    指项羽率军入关后,三分秦汉中(今陕西南部和湖北西北部)之地封秦降将为三王,以阻挡汉王刘邦东出。后以此典泛指陕西关中一带地区。项羽封章邯(hán寒)为雍王,领有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以西地区,建都废丘(

  • 雷公剑

    源见“丰城剑气”。指雷焕在丰城掘出的龙泉、太阿剑。前蜀韦庄《〈又玄集〉序》:“击凫氏之钟,霜清日观;淬雷公之剑,影动星津。”凫氏,周官名,掌作钟。

  • 秋扇

    同“秋风纨扇”。南朝 梁刘孝绰《班婕妤怨》诗:“妾身似秋扇,君恩绝履綦。”【词语秋扇】   汉语大词典:秋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