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拔旗易帜

拔旗易帜

指韩信派汉兵奇袭赵军营寨,拔去赵军旗,换上汉军红旗,使赵军心大乱,汉军前后夹击,大败赵军。后以此典比喻推翻别人,取而代之。汉王刘邦派韩信和张耳率领汉兵数万攻打赵国(今河北地区)。赵王歇和主将陈馀,聚集二十万大军于井陉(xíng型)口(今河北井陉县东的井陉山上,称井陉关,又叫土门关),抵挡汉军。韩信派人探听了赵军之虚实后,就带领汉军在离井陉口三十里地方暂时驻扎宿营,韩信半夜时传令出发,挑选了两千名轻装骑兵,每人拿一面小红旗,从小道上山,隐蔽在山上观察赵军,韩信并告诫他们说:“交战时,赵军看见我军后撤,一定倾巢出动追赶我们,你们便火速冲进赵军营垒,拔掉赵军旗帜,插上汉军红旗。”于是韩信派出两千名突袭骑兵,都等候赵军倾巢出动去追逐战利品的时候,就火速冲进赵军营垒,全部拔掉赵军旗帜,插上两千面汉军红旗。赵军已经不能取胜,不能捉住韩信等人,想退回营垒,看到营垒上都是汉军红旗,才大为惊慌,以为汉军把赵王将领都已俘降,士兵就混乱起来,纷纷逃跑,赵军将领虽然斩杀逃兵,但无法禁止。汉军前后夹攻,大败并俘虏赵军。此典又作“拔帜”、“拔赵帜而树汉帜”。

【出典】:

史记》卷92《淮阴侯列传》2616页:“夜半传发,选轻骑二千人,人持一赤帜,从间道草(bì避,通“蔽”,隐蔽)山而望赵军,诫曰:‘赵见我走,必空壁(营垒)逐我,若(你们)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赵军已不胜,不能得信等,欲还归壁,壁皆汉赤帜,而大惊,以为汉皆已得赵王将矣,兵遂乱,遁(dùn顿,逃)走,赵将虽斩之,不能禁也。于是汉兵夹击,大破虏赵军。”

【例句】:

唐·魏徵《唐故邢国公李密墓志铭》:“至于三令五申之法,七纵七擒之功,出天入地之奇,拔帜拥沙之策,莫不动如神化,应变无穷。” 柳亚子《二十世纪大舞台发刊词》:“崛起异军,拔赵帜而树汉帜。”


见“拔帜易帜”。


【词语拔旗易帜】  成语:拔旗易帜汉语词典:拔旗易帜

猜你喜欢

  • 哀乐中年

    源见“东山丝竹”。指人到中年后常为哀乐事而感情激动。清黄遵宪《在伦敦写真志感》诗:“递增哀乐中年感,等是寻常行路人。”

  • 侧席

    源见“汉家侧席”。指谦恭以待贤者。前蜀贯休《寄乌龙山贾泰处士》:“吾君方侧席,未可便怀安。”【词语侧席】   汉语大词典:侧席

  • 上元夫人

    《太平广记》三“汉武帝”引《汉武内传》:“王母乃遣侍女郭密香与上元夫人相问,……帝因问王母:‘不审上元何真也?’王母曰:‘是三天上元之官,统领十万玉女名箓者也。’”据《汉武内传》载称,上元夫人降尊于刘

  • 黄石公

    源见“圯桥进履”。指圯上授与张良《太公兵法》的老父。也称圯上老人。唐李白《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诗:“我来圯桥上,怀古钦英风。惟见碧流水,曾无黄石公。”明何景明《张良》诗:“一遇黄石公,还从赤松子。”【

  • 共工触不周山

    同“共工触柱”。南朝 梁江淹《遂古篇》诗:“女娲炼石补苍天兮,共工所触不周山兮。”

  • 黄粱入梦

    源见“黄粱梦”。喻沉迷于虚幻的人生富贵。清袁枚《题沈凡民兰亭卷子》诗之四:“黄粱入梦刚三鼓,白首同归又二人。”

  • 科斗

    同“蝌蚪”,古代文字的一体,笔划作蚪蚪形状,亦称“科斗文”、“科斗书”、“科斗篆”。汉代孔安国《尚书序》:“至鲁共王,好治宫室。坏孔子旧宅,以广其居。于壁中得先人所藏古文虞、夏、商、周之书,及传《论语

  • 饮霞

    源见“流霞”。谓饮美酒。唐孟郊《招文士饮》诗:“相劝罢吟雪,相从愁饮霞。”【词语饮霞】   汉语大词典:饮霞

  • 鹭鵷

    源见“鹭序鵷行”。比喻班列整肃有序的朝官。元陈孚《开平即事》诗之一:“金阙觚棱龙虎气,玉阶阊阖鹭鵷班。”

  • 许史侯盛

    《汉书.王商史丹傅喜传》:“赞曰:‘自宣(帝刘询)、元(帝刘奭shì)、成(帝刘骜áo)、哀(帝刘欣)外戚兴者,许、史、三王、丁、傅之家,皆重侯累将,穷贵极富,见其位矣,未见其人也。’”汉朝自宣帝到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