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椎秦报韩

椎秦报韩

椎(chuí垂):同“槌”。敲打用的槌。此典指张良欲为韩国报仇而行刺秦始皇。后以此典表现志士决心舍家亡身,为国复仇的气概。张良(?——前186年),字子房,相传为城父(今安徽毫县东南)人,祖与父相继为韩昭侯、宣惠王等五世之相。秦灭韩,张良年少,还没有在韩国做官,弟弟死亡不埋葬,以全部家产寻求刺客袭击秦始皇。于是东去见仓海君,得到一名力士,可以使重一百二十斤之铁槌。秦始皇东游,张良与力士在博浪沙(今河南原阳东南)袭击秦始皇,可惜误中属车,随即逃走。秦始皇大怒,在天下大搜捕,火急捉拿刺客,就是要捉捕张良。此典又作“沧海君”、“报韩”、“椎秦”、“惊博浪”、“张良椎”、“一击车中”、“椎飞博浪”、“博浪椎”、“沧海金椎”、“椎秦壮士”、“沙椎”、“奋一椎”、“沙中客”、“击暴秦”。

【出典】:

史记》卷55《留侯世家》2033、2034页:“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秦灭韩,良年少,未宦事韩。韩破,良家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良尝学礼淮阳,东见仓海君。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jū居,暗中埋伏)击秦皇帝博浪沙中,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为张良故也。”

【例句】:

北周·庾信《拟咏怀》之十三:“惜无万金产,东求沧海君。” 唐·骆宾王《咏怀》:“宝剑思存楚,金椎许报韩。” 唐·李白《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子房未虎啸,破产不为家。沧海得壮士,椎秦博浪沙。” 宋·钱惟演《始皇》:“已觉副车惊博浪,更携连弩望蓬壶。” 宋·文天祥《正气歌》:“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 元·陈孚《博浪沙》:“一击车中胆气豪,祖龙社稷已动摇。” 明·张煌言《追往》:“椎飞博浪沙先起,弩注钱塘潮亦停。” 清·吴伟业《又咏古》之五:“惜哉博浪椎,何如圯桥屦。” 清·王夫之《读指南集》之二:“沧海金椎终寂寞,汗青犹在泪衣裳。” 清·归庄《读郑所南心史》之七:“椎秦壮士魂犹毅,复楚孤臣骨未枯。” 清·黄景仁《荆轲故里》:“市筑怜同伴,沙椎付后生。” 清·沈绍姬《咏古》:“为报韩仇奋一椎,副车虽误亦雄哉。” 清·米汉雯《满江红》:“叹一般,有志事无成,沙中客。” 清·秋瑾《感怀》:“抟沙有愿兴亡楚,博浪无椎击暴秦。”


【典源】《史记·留侯世家》:“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秦灭韩。良年少,未宦事韩。韩破,良家童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良尝学礼淮阳。东见仓海君。得力士,为铁椎(chui) 重百二十斤。秦始皇东游,良与客狙击秦始皇博浪沙中,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为张良故也。”《汉书·张良传》亦载。

【今译】 汉留侯张良 (字子房),先代是战国韩国人,祖父、父亲都曾为韩相。秦灭韩,张良年少,还未在韩国做官。韩亡后,良有家童三百人,弟弟死了不埋葬,因为祖父、父亲五世相韩,故而以全部家财寻求刺客刺秦始皇,为韩报仇。张良曾在淮阳学习礼法,于是东去见仓海君,在那得到一名力士,可以使重一百二十斤的铁槌。秦始皇东游,张良与力士在博浪沙狙击始皇,可惜误中副车。秦始皇大怒,在天下大搜捕,火急捉拿刺客,就是要捉捕张良他们。

【释义】 后以此典表现志士决心舍家亡身,报国复仇的气概。

【典形】 报韩、博浪椎、沧海金椎、沧海君、椎飞博浪、椎秦、椎秦壮士、奋一椎、击暴秦、惊博浪、沙椎、沙中客、一击车中、张良椎、博浪飞椎、椎博浪、博浪力士、祖龙一击、副车不中、击副车、中副车、博浪金椎、子房椎、博浪击。

【示例】

〔报韩〕 唐·骆宾王《咏怀》:“宝剑思存楚、金椎许报韩。”

〔博浪椎〕 清·吴伟业《又咏古》之五:“惜哉博浪椎,何如圯桥屦。”

〔沧海金椎〕 清·王夫之《读指南集》之二:“沧海金椎终寂寞,汗青犹在泪衣裳。”

〔沧海君〕 北周·庾信《拟咏怀》之十三:“惜无万金产,东求沧海君。”

〔椎飞博浪〕 明 · 张煌言《追往》:“椎飞博浪沙先起,弩注钱塘潮亦停。”

〔椎秦〕 唐·李白《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子房未虎啸,破产不为家。沧海得壮士,椎秦博浪沙。”

〔椎秦壮士〕 清·归庄《读郑所南心史》之七:“椎秦壮士魂犹毅,复楚孤臣骨未枯。”

〔奋一椎〕 清·沈绍姬《咏古》:“为报韩仇奋一椎,副车虽误亦雄哉。”

〔击暴秦〕 清·秋瑾《感怀》:“抟沙有愿兴亡楚,博浪无椎击暴秦。”

〔惊博浪〕 宋·钱惟演《始皇》:“已觉副车惊博浪,更携连弩望蓬壶。”

〔沙椎〕 清·黄景仁《荆轲故里》:“市筑怜同伴,沙椎付后生。”

〔沙中客〕 清·米汉雯《满江红》:“叹一般,有志事无成,沙中客。”

〔一击车中〕 元·陈孚《博浪沙》:“一击车中胆气豪,祖龙社稷已动摇。”

〔张良椎〕 宋·文天祥《正气歌》:“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


猜你喜欢

  • 穿七札

    同“七札俱穿”。《新唐书.薛仁贵传》:“帝曰:‘古善射有穿七札者,卿试以五甲射焉。’仁贵一发洞贯,帝大惊。”

  • 贪人败类

    贪人:贪脏枉法的人。败类:残害同类。 贪利小人,败坏同类。语出《诗.大雅.桑柔》:“大风有隧,贪人败类。”《北史.李崇传》:“时人为之语曰:‘陈留章武,伤腰折股,贪人败类,秽我明主。’”唐.卢怀慎《

  • 使臂使指

    比喻指挥如意。《汉书.贾谊传》:“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请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今海内之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制从。诸侯之君不敢有异心,辐凑并进而归命天子。”并列 身体支配

  • 认得金环

    源见“羊祜识金环”。旧时迷信谓认得前生遗物。唐元稹《赠严童子》诗:“解拈玉叶排新句,认得金环识旧身。”

  • 三友

    《论语.季氏》:“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谓益友和损友各有三。邢昺疏:“直谓正直,谅谓诚信,多闻谓博学。以此三种之人为友,则有益于己也。”后多以指

  • 敬叔受饷

    《南史.何思澄传》:“何思澄字元静,东海郯人也。父敬叔,齐长城令,有能名,在县清廉,不受礼遗。夏节至,忽榜门受饷,数日中得米二千余斛,他物称是,悉以代贫人输租。”南朝.齐.何敬叔忽榜书于门,公然接受馈

  • 舞影鸾孤

    同“舞鉴孤鸾”。宋岳珂《酹江月》词:“舞影鸾孤,绕心蝶倦,占断春消息。月明十里,坐中还记曾识。”

  • 金相玉质

    ①比喻诗文内容形式俱美。唐李华《唐杨州功曹萧颖士文集序》: “班彪识理,张衡宏旷,曹植丰赡,王粲超逸,嵇康标举,此皆金相玉质,所尚或殊,不能备举。” ②比喻人才英俊,秀外慧中。《周书·苏绰传》: “若

  • 扫一室

    源见“陈蕃室”。谓打扫区区一室。指过闲居生活。唐刘希夷《从军行》:“丈夫清万里,谁能扫一室?”述宾 闲居。语本《后汉书·陈蕃传》:“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反用其意。唐·孙华《闲居写怀十

  • 许宅驱鸡犬

    《十二真君传》:“许真君名逊,字敬之,本汝南人也。……真君弱冠,师大洞君吴猛,传《三清要法》,乡举孝廉,拜蜀旌阳令,寻以晋室棼乱,弃官东归。”“(真君)示之(船师)以服饵灵草之门,指之以遁迹地仙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