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又:“子独不闻夫坎井之蛙乎?谓东海之鳖曰:‘吾乐与!出跳梁乎井幹之上,入休乎缺甃之崖;赴水则接腋持颐,蹶泥则没足灭跗;还虷蟹与科斗,莫吾能若也。’……
汉贾谊《新书.春秋》载:春秋 楚相孙叔敖,幼时遇两头蛇,恐他人又见,埋之,惧,谓其母曰:“吾闻见两头蛇者死。”“母曰:‘无忧,汝不死。吾闻之,有阴德者,天报以福。’人闻之,皆谓其能仁也。及为令尹,未治
橐:囊。稇:捆缚。载:装载。 倒垂空囊而入,满载实物而归。 形容来时空手,去时大有收获。语出《国语.齐语》:“诸候之使,垂橐而入,稇载而归。”韦昭注:“垂,言空而来。橐,囊也。言重而归也。稇,絭也
同“及肩墙”。晋孙绰《颍川府君碑》:“矫矫秀姿,卓卓英韵;他人之高,及肩而已。”【词语及肩】 汉语大词典:及肩
源见“百步穿杨”。指射箭技艺高超。多用以比喻科举及第。唐杜甫《醉歌行》:“只今年才十六七,射策君门期第一。旧穿杨叶真自知,暂蹶霜蹄未为失。”唐白居易《叙德书情四十韵上宣歙翟中丞》诗:“幸穿杨远叶,谬折
源见“五里雾”。泛指云雾。宋陈与义《赵虚中有石名小华山以诗借之》:“炉烟巧作公超雾,书册尚避秦皇城。”
源见“旗枪”。指柔嫩茶叶。五代齐己《谢人惠扇子及茶》诗:“枪旗封蜀茗,圆洁制鲛绡。”明高启《采茶词》:“雷过溪山碧云暖,幽篁半吐枪旗短。”【词语枪旗】 汉语大词典:枪旗
同“眼中钉”。元无名氏《陈州粜米》一折:“我见那穷汉似眼中疔、肉中刺。”《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白兔记》:“我哥哥嫂嫂见了你,眼中疔、肉中刺。”并列 疔,恶性小疮。眼中的疔,肉中的刺。比喻心目中最痛恨厌
《左传.僖公二三年》:“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其波及晋国者,君之余也,其何以报?”“子女玉帛”指人民和财物。后因以“子女玉帛”作为泛指财物、财产的典故。明.焦竑《玉堂丛语.识鉴》:
同“弦外遗音”。王国维《人间词话》四二:“古今词人格调之高无如白石,惜不于意境上用力,故觉无言外之味,弦外之响。”见“弦外之意”。王国维《人间词话》42:“古今词人格调之高,无如白石。惜不于意境上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