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歌式微

歌式微

《诗.邶风.式微》:“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朱熹集传:“式,发语辞,微,犹衰也。”《诗序》:“《式微》,黎侯寓于卫,其臣劝以归也。”郑笺:“黎侯为狄人所逐,弃其国而寄于卫。卫处之以二邑,因安之。可以归而不归,故其臣劝之。”后因以“歌式微”表示思归或慨叹世事衰微败落。三国 魏曹植《临观赋》:“叹《东山》以朔勤,歌《式微》以诉归。”前蜀贯休《别杜将军》诗:“东风来兮歌《式微》,深云道人召来归。”


【典源】《诗·邺风·式微》:“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今译】《诗经》 中《式微》一篇表现服劳役者的怨怒。诗中写道:“天将暮,天将黑,为何劳作还不归?如若不因服差役,哪会满身露水活受罪! 天将暮,天将黑,为何劳作还不归?如若不为主子养贵体,哪会污泥之中受苦累!”式微,天将暮之意。

【释义】 后以此典慨叹事物衰微败落。

【典形】 赋式微、歌式微、式微、式微歌、式微诗、叹式微。

【示例】

〔赋式微〕 元·揭傒斯《临川曾君俊始自豫章》:“人生出处谁能料,几度寒衾赋式微。”

〔歌式微〕 三国 ·曹植《临观赋》:“叹东山之愬勤,歌式微以诉归。”

〔式微〕 南朝宋·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常叹诗人言,式微何由往。”

〔式微歌〕 唐·钱起《送王使君赴太原行营》:“须传出师颂,莫奏式微歌。”

〔叹式微〕 清·顾炎武《酬朱监纪四辅》:“东京朱祜犹年少,莫向尊前叹式微。”


猜你喜欢

  • 聚米量沙

    源见“伏波聚米”、“唱筹量沙”。比喻运筹决策。明周履靖《锦笺记.赴闽》:“爹爹,还愁你超乘穿杨,耗力疲形;聚米量沙,竭虑劳神。”

  • 题剑

    《东观汉纪》卷二《章帝纪》:“章帝赐尚书剑各一,手署姓名,韩棱楚龙泉,郅寿蜀汉文,陈宠济南锻成。一室纳两刃,其余皆平剑。宠敦朴,有善于内,不见于外,故得锻成剑。皆因名而表意。”《后汉书.韩棱传》:“(

  • 慎终追远

    《论语.学而》:“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三国魏何晏《论语集解》:‘‘孔(安国)曰:慎终者丧尽其哀,追远者祭尽其敬。”意思是对父母的丧事,要办得谨慎合理;祖先虽远要虔诚地祭祀。并列 终,指

  • 栽者培之,倾者覆之

    栽:种植。培:在植物根株上加土。倾:倾危。覆:推翻。 可以栽培的就加以栽培,已经倾危的就把它推倒。 意谓要扶优汰劣,根据事物的不同情况,采取断然的措施。语出《礼记.中庸》:“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

  • 衔珠

    源见“隋侯之珠”。谓报恩。南朝 陈江总《山水纳袍赋》:“谢衔珠之有报,荷坠履之无捐。”唐张说《端午三殿侍宴应制探得鱼字》诗:“今日伤蛇意,衔珠遂阙如。”《初学记》卷二七引晋王嘉《拾遗记》:“黄帝之子名

  • 悬帐

    晋.卫恒《四体书势》:“魏武甚爱梁鹄书,尝悬著帐中,及以钉壁玩之。”事又载《晋书.卫恒传》。东汉书法家梁鹄,善作八分体,尤其擅长写大字。鹄先投刘表,后归附曹操。曹操十分欣赏梁鹄的书法,不仅宫殿上大多悬

  • 亚夫军

    源见“细柳营”。指纪律严明、威武的军队。宋梅尧臣《咏怀》之四:“堂堂亚夫军,吴 楚不足碎。”

  • 高束

    同“高阁置”。宋李曾伯《水调歌头.再和》词:“欢恨离愁尽扫,谢赋鲍诗高束,一枕听严更。”

  • 令宰仙

    源见“王乔凫舄”。对尚书台官员的美称,言其有仙人风采。唐杜甫《夏夜李尚书筵》诗:“翟表郎官瑞,凫看令宰仙。”

  • 左支右绌

    见“支左诎右”。并列 支,支撑;绌,不足,不够。语本《战国策·西周策》:“我不能教子支左屈右。”《史记·周本纪》引作“支左诎右”,后转为“左支右绌”。①力量不足而顾此失彼的状况。明·陈子龙《议财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