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歧路亡羊

歧路亡羊

比喻事理复杂多变,没有正确的方向,因而找不到真理。杨朱的邻居跑失了一只羊,不但他们全家出动,而且还请杨朱的仆人也一块去找。杨朱问道,跑了一只羊,怎么要那么多人去找。邻居说,岔路太多。一会儿,人们纷纷回家。杨朱问,找到羊了吗?邻居说,没有找到。杨朱又问,怎么这么多人还没找到。邻居说,岔路上又有岔路,不知它跑到哪条路上,只好回来了。杨朱听了,深有感触,脸色严峻,半晌不说话,整天不露笑容。他的学生们觉得十分奇怪,问他,羊是不值钱的家畜,又不是你的,而你却为此而影响情绪,为什么?杨朱仍不回答,学生们不知如何是好。他的学生孟孙阳出来后把此事告诉了心都子。过了几天,心都子与孟孙阳一起去见杨朱,问他道,从前有弟兄三人游学齐鲁,一起向一个老师学习了仁义之道后回到家中。他们的父亲问他们,什么叫仁义之道。大哥说,仁义之道使我爱惜自己生命而鄙薄功名。二哥说,仁义学说使我舍弃生命以成名。三弟说,仁义之道使我既保护自己又能成名。弟兄三人同向一师学习,而学习心得却完全相反,谁对谁错?杨朱说,有一个在河边居住的人,了解水性,又敢于下水,靠摆渡为生,挣钱能养一百口人。许多人都前来拜他为师,可是后来被水淹死的几乎一半。他们本意是学习游泳,而不是学淹死,可是结果竟然如此不同,你看哪个对呢?心都子没作声便退了出来。孟孙阳责怪他道,你为什么问得那样拐弯抹角,老师又说得那么古怪,都把我搞糊涂了。心都子说,大路因为岔道太多而跑失了羊,学者因为理解不一致而丧失生命。学问本源只有一点,而其末流则差异甚大。只有使分歧的末流回到本源上,才不会有得失差别。你生长在老师门下,学习他的学说,对于他的这些比喻你都不懂,实在可悲啊!

【出典】:

列子·说符》:“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杨子戚然变容,不言者移时,不笑者竟日。门人怪之,请曰:‘羊贱畜,又非夫子之有,而损言笑者何哉?’杨子不答,门人不获所命。弟子孟孙阳出,以告心都子。心都子他日与孟孙阳偕入而问曰:‘昔有昆弟三人,游齐鲁之间,同师而学,进仁义之道而归。其父曰:仁义之道若何?伯曰:仁义使我爱身而后名。仲曰:仁义使我杀身以成名。叔曰:仁义使我身名并全。彼三术相反,而同出于儒,孰是孰非邪?’杨子曰:‘人有滨河而居者,习于水,勇于囚,操舟鬻渡,利供百口,裹粮就学者成徒,而溺死者几半。本学泅不学溺,而利害如此,若以为孰是孰非?’心都子嘿然而出。孟孙阳让之曰:‘何吾子问之迂,夫子答之僻?吾惑愈甚。’心都子曰:‘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学非本不同,非本不一,而末异如是。唯归同反一,为亡得丧。子长先生之门,习先生之道,而不达先生之况也。哀哉’。”

【例句】: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邓彪传》:“统之方轨易因,险途难御,故昔人明慎于所受之分,迟迟于歧路之间也。” 清·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卷3:“而诸儒之言,故为纷纠,徒俾歧路亡羊。吾以此等区处,一字不审,则入迷津。”


其他 亡,丢失。岔路多而跑失了羊。比喻事理复杂、多变,不易获得真知。语本《列子·说符》:“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清·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卷3:“而诸儒之言,故为纷纠,徒俾~。”△多用于表示事理规则方面。也作“多歧亡羊”。


【词语歧路亡羊】  成语:歧路亡羊汉语词典:歧路亡羊

猜你喜欢

  • 执烛游

    源见“秉烛夜游”。谓珍惜良辰美景,及时欢游行乐。隋辛德源《短歌行》:“忽念奔驹促,弥欣执烛游。”【词语执烛游】   汉语大词典:执烛游

  • 老而不死是为贼

    《论语.宪问》:“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斥责人的语言。后因以“老而不死是为贼”用作责备老而无德者的典故。元.周文质《斗鹌鹑.自悟》:“我自今近七十,恰才得,方知道老而不死

  • 带眼频移

    源见“沈约瘦”。形容身体日渐消瘦。明杨慎《少年游》词:“带眼频移,琴心慵理,多病负年华。”

  • 孝先经笥

    源见“孝先便腹”。形容熟读五经,满腹学问。宋苏轼《次韵张甥棠美昼眠》诗:“宰我粪墙讥敢避,孝先经笥谑兼忘。”

  • 西真攘桃

    源见“方朔偷桃”。谓在西王母处偷桃。宋陈师道《徐仙书》诗之三:“金华牧羊小家子,西真攘桃何代儿。”

  • 枉画图形

    晋.葛洪《西京杂记》(卷二):“(汉)元帝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形,案图召幸之。诸宫人皆赂画工,……独王嫱不肯,遂不得见。后匈奴入朝,求美人为阏氏。于是上案图,以昭君行。及去,召见,貌为后宫第

  • 螳螂之卫

    源见“螳臂当车”。比喻微弱的兵备。晋左思《魏都赋》:“薄戍绵幂,无异蛛蝥之网;弱卒琐甲,无异螳螂之卫。”【词语螳螂之卫】  成语:螳螂之卫汉语大词典:螳螂之卫

  • 叩唾壶歌

    同“唾壶击缺”。宋陆游《遣兴》诗:“懑拈如意舞,狂叩唾壶歌。”

  • 莼丝老尽

    源见“莼羹鲈脍”。谓深秋。亦喻人到暮年。宋陆游《思归引》:“莼丝老尽归不得,但坐长饥须俸钱。”

  • 鹊印

    晋干宝《搜神记》卷九:“常山张颢(后汉中常侍张奉弟),为梁州牧。天新雨后,有鸟如山鹊,飞翔入市,忽然坠地,人争取之,化为圆石。颢椎破之,得一金印,文曰;‘忠孝侯印’颢以上闻,藏之秘府。后议郎汝南樊衡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