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殿上虎

殿上虎

对敢谏之臣刘安世的称谓。刘安世(1048-1125年)字器之,宋大名(今河北大名)人。神宗熙宁进士。不就选,从学于司马光。哲宗元祐三年(1088年)由吕公著推荐为右正言,累迁左谏议大夫。他身材魁伟,声如宏钟,而且十分孝敬。起初,朝廷授他为谏官,他先征求母亲意见说:“朝廷不因为我的不贤,让我任谏官之职。我一旦身在其位,就应敢作敢为,尽职尽责。如稍有不顺从触犯了朝廷,就会灾祸临头,无法伺奉母亲。当今皇上以孝治天下,若以老母亲为由而辞去此职,一定可以得到皇上的同意。”他母亲不同意这样做,说:“我听说谏官是能直言规劝天子的大臣。你父亲一生都想以此为职而未得到。你非常幸运,既能有此职,就应当舍身尽职以报效国家。如将来因敢谏而获罪流放,无论远近我都会跟随着你。”听了母亲的劝说,刘安世遂受命赴职。他做谏官多年,立朝刚正,直言敢谏。有时皇上发怒,他仍在一旁侍立,待皇上怒消,上前复奏。旁边的大臣看到这种情况,无不胆战心惊,吓得直冒冷汗。他们都说刘安世是“殿上虎”,当时对他无不敬畏。此后常用该典比喻敢谏之臣。

【出典】:

宋史》卷345《刘安世传》10954页:“安世仪状魁硕,音吐如钟。初除谏官,未拜命,入白母曰:‘朝廷不以安世不肖,使在言路。倘居其官,须明目张胆,以身任责,脱有触忤,祸谴立至。主上方以孝治天下,若以老母辞,当可免。母曰:‘不然,吾闻谏官为天子诤臣,汝父平生欲为之而弗(fú扶,不)得,汝幸居此地,当捐身以报国恩。正得罪流放,无问远近,吾当从汝所之。’于是受命。在职累岁,正色立朝,扶持公道。其面折廷争,或帝盛怒,则执简却立,伺怒稍解,复前抗辞。旁侍者远观,蓄缩悚汗,目之曰‘殿上虎’,一时无不敬慑。”

【例句】:

明·萧良有等编撰《龙文鞭影》卷1:“刘公殿虎,庄子涂龟。”


【词语殿上虎】   汉语词典:殿上虎

猜你喜欢

  • 龙骧诏

    源见“龙骧茔”。指帝赐哀荣。唐杜甫《送卢十四弟侍御护韦尚书灵榇归上都》诗:“墓待龙骧诏,台迎獬豸戚。”

  • 吹箫秦女

    同“吹箫女”。明朱鼎《玉镜台记.议婚》:“空悬念,怎得那吹箫秦女,跨凤乘鸾。”

  • 又生一秦

    《史记.张耳陈余列传》:“于是陈王(注:陈涉)以故所善陈人武臣为将军,邵骚为护军,以张耳、陈余为左右校尉,予卒三千人,北略赵地。……武臣乃听之(注:听从张耳陈余劝其在赵自立为王之建议),遂立为赵王。以

  • 鼋鼎

    源见“染指”。借指美味。宋陆游《杂咏园中果子》之三:“鼋鼎若为占食指,曲车未用堕馋涎。”【词语鼋鼎】   汉语大词典:鼋鼎

  • 孔樽

    同“孔融尊”。唐黄滔《祭陈侍御峤》:“初命就门,见东周之三语;前程不日,俟西汉之七迁。旋以孔樽引满,徐榻解悬,白璧黄金而叠矣,玳簪珠履以加焉。”

  • 摸棱手

    《新唐书.苏味道传》:“常谓人曰:‘决事不欲明白,误则有悔,摸棱持两端可也。故世号摸棱手。’”摸棱,也作模棱,遇事不明确表示可否。唐.苏味道主张遇事为防误断而产生后悔,最好的办法是持模棱两可的态度。世

  • 石麟天上

    源见“麒麟儿”。称美他人杰出。清 叶申芗《桂枝香.呈典试徐廉峰太史》词:“石麟天上,是孝穆后身,山斗同仰。”

  • 仙掌

    同“仙人掌”。汉张衡《西京赋》:“立修茎之仙掌,承云表之清露。”同“仙人掌”。明刘基《徐资深华山图》诗:“华岳插天七千丈,丹崖翠壁开仙掌。”【词语仙掌】   汉语大词典:仙掌

  • 吹万

    《庄子.齐物论》:“夫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已也。”成玄英疏:“风唯一体,窍则万殊。”谓风吹万窍,发出各种声响。宋苏轼《飓风赋》:“呜呼!小大出于相形,忧喜因于相遇。昔之飘然者,若为巨耶?吹万不同,果足怖

  • 昆竹

    同“昆仑竹”。北齐刘昼《刘子.崇学》:“海蚌未剖,则明珠不显;昆竹未断,则凤音不彰。”【词语昆竹】   汉语大词典:昆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