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泾渭分明

泾渭分明

泾渭,是发源于甘肃而流经陕西的两条河流,泾渭分明,原指两条河流清浊不同,后则予以引申,比喻界限十分明显或是非曲直,不可混淆。古代民歌中有一位遭遗弃的妇女说,和渭水相比,泾水浊,泾水你停下来也清一清。想当年,你的新婚多快乐。到如今,你却翻脸不相亲。不要拆去我的鱼梁,不要搬动我的渔篓。唉,如今我自身已难保,又何必再去顾以后。

【出典】:

诗经·邶风·谷风》:“泾以渭浊,湜(shí)湜其沚。宴尔新昏,不我屑以。毋逝我梁,毋发我笱。我躬不阅,遑恤我后。”

【例句】:

晋书·王濛传》与王导笺:“夫军国殊用,文武异容,岂可令泾渭混流,亏清穆之风。” 清·曹雪芹《红楼梦》79回:“若论心里的丘壑泾渭,颇步熙凤的后尘。”


主谓 泾河和渭河的水清浊不同,同流而清浊不混。比喻事物界限分明,不可混淆。语本《诗经·邶风·谷风》:“泾以渭浊,湜湜其沚。”《喻世明言》卷10:“他胸中渐渐~,瞒他不得了。”△褒义。常用作对事物明辨是非,界限分明。→善善恶恶是非分明 ↔混淆是非 改是成非。 也作“泾清渭浊”、“泾渭自分”、“泾渭自明”、“泾浊渭清”。


解释泾河的水流清澈,渭河的水流浑浊,在两条河水的交界处水流仍然清浊分明,不相混杂。后用来比喻优劣、是非等非常分明。

出处诗经·邶风·谷风》:“泾以渭浊,湜湜其沚。宴尔新昏,不我屑以。毋逝我梁,毋发我笱。我躬不阅,遑恤我后。”

诗经》中的《谷风》是邶地的民歌,叙述一位妇女诉说丈夫喜新厌旧,自己遭受虐待和遗弃的痛苦心情。其中第三段说:“泾水因为渭水而浑浊,但在那两条河流的交界处,清浊仍然分明。你们新婚快乐无比,对我却毫不顾惜。你们不要走近我捕鱼的鱼梁(以土石筑堤横截水中,拦截水流以捕鱼的设施),不要取走我架在鱼梁上的鱼篓。唉!其实我自己已被赶走而不能容身,哪里还有时间考虑其他的事。”这位遭受抛弃的妇女把自己比作清澈的泾水,把鸠占鹊巢的妇女比作混浊的渭水,抒发了自己的不幸遭遇和痛苦感受。

例句

赌博不是娱乐,娱乐不能赌博,两者之间泾渭分明。


【词语泾渭分明】  成语:泾渭分明汉语词典:泾渭分明

猜你喜欢

  • 知非年

    源见“蘧瑗知非”。指五十岁。清吴雯《莫亚夫先生赠我临帖二册敬报长句》:“嗟我半生久零落,知非年过仍颛愚。”

  • 楚馆秦楼

    楚灵王筑章华宫,选美人细腰者居之,人称楚馆;秦穆公女弄玉善吹箫,穆公为筑重楼以居之,名曰凤楼,后世称秦楼。后因以“楚馆秦楼”称歌榭妓院。元 张国宾《薛仁贵》第三折:“也不知他在楚馆秦楼贪恋着谁,全不想

  • 为雨为云

    同“为云为雨”。唐刘禹锡《有所嗟》诗之一:“相逢相笑尽如梦,为雨为云今不知。”

  • 玩物丧志

    玩物:玩赏沉醉某种事物。丧志:丧失志气。指玩赏沉醉于喜爱之事物,就会丧失积极进取的志气。李慎修(?-1747年),章丘(今山东章丘县)人。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进士。雍正五年(1727年),调刑部

  • 蜀客知踪迹

    源见“乘槎”。指传说中蜀人严君平知乘槎人到天河事。宋刘筠《戊申年七夕》诗之三:“岂惟蜀客知踪迹,更问庭中晒腹人。”

  • 簪履故物

    源见“刈蓍遗簪”、“坠屦”。喻旧物故情。五代徐铉《和萧少卿见庆新居》:“簪履尚应怜故物,稻粱空自愧华池。”

  • 秋风过耳

    汉.赵晔《吴越春秋.吴王寿梦传》(卷二):“十七年,余祭卒。余昧立,四年卒。欲授位季札,季札让,逃去,曰:‘吾不受位,明矣!昔前君有命,已附子臧之义,洁身清行,仰高履尚,唯仁是处。富贵之于我,如秋风之

  • 细君

    古代诸侯的妻子称小君,也称细君。西汉东方朔在汉武帝准备赐给各位近臣每人一份猪肉时,没等主管官吏来分肉,就自己拔剑割肉带回家去。汉武帝责备他时,他却诙谐地说:“受赐不待诏命,多么无礼;拔剑就割肉,多么豪

  • 席珍

    同“席上珍”。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原道》:“木铎起而千里应,席珍流而万世响。”唐杜甫《赠王侍御》诗:“出入并鞍马,光辉参席珍。”【词语席珍】   汉语大词典:席珍

  • 一麾

    源见“一麾出守”。旧时作为出为外任的代称。唐杜牧《即事》诗:“莫笑一麾东下计,满江秋浪碧参差。”清沈涛《叠韵和子方谢鹤》:“五贶可无诗媵鹤,一麾聊当梦游仙。”【词语一麾】   汉语大词典:一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