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火辨良玉

火辨良玉

源见“美玉经三火”。比喻经过艰苦考验,方能辨别出具有坚贞品质的人才。唐白居易《题赠郑秘书徵君》诗:“在火辨良玉,经霜识贞松。”


【典源】 《淮南子·俶真训》:“譬若钟山之玉,炊以炉炭,三日三夜而色泽不变,则至德天地之精也。”

【今译】 昆仑山 (别名钟山) 的玉,放在炉火中烧三天三夜,色泽依然不变,是真正的良玉。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真正的英雄志士经得起考验,越经磨炼,越显出英雄本色。

【典形】 火辨良玉、久炊为真玉、美玉经三火、试良玉、试玉、真玉烧不热。

【示例】

〔火辨良玉〕 唐·白居易《题赠郑秘书徵君》:“在火辨良玉,经霜识贞松。”

〔久炊为真玉〕 清·黄鷟来《别尘公》:“久炊始觉为真玉,未涅何因见不缁。”

〔美玉经三火〕 宋·苏轼《次韵子由寄题》:“羡君美玉经三火,笑我枯桑困八蚕。”

〔试良玉〕 宋·苏轼《送蔡冠卿知饶州》:“莫嗟天骥逐羸牛,欲试良玉须猛火。”

〔试玉〕 唐·白居易《放言》:“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真玉烧不热〕 唐·顾况《赠别崔十三长官》:“真玉烧不热,宝剑拗不折。”


猜你喜欢

  • 子玉铭

    《后汉书.崔骃传》附《崔瑗传》:“瑗高于文辞,尤善为书、记、箴、铭。”《文选》卷五十六东汉.崔子玉(瑗)《座佑铭》:“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世誉不足慕,唯仁为纪纲……”东汉人

  • 甄女

    同“甄神”。明何景明《结肠赋》:“诵麻枲之微词兮,知甄女之托志。”【词语甄女】   汉语大词典:甄女

  • 肝胆楚越

    《庄子.德充符》:“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也作“肝胆胡越”。《淮南子.俶真训》:“自其异者视之,肝胆胡越。”肝胆,人体中关系密切的器官。楚越,春秋时两个诸侯国,虽土地相连,但关系不好。“肝胆楚越

  • 不虚美,不隐恶

    不虚报美好的,不隐瞒丑恶的。 表示记事符合实际。语出《汉书.司马迁传赞》:“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宋.张咏《益州重修公署记》:“稽事理,合化元,不虚美,不隐恶,文成笔端,动即

  • 金马避世

    同“金门大隐”。宋黄庭坚《赠无咎八音歌》:“金马避世客,谈谐玩汉朝。”

  •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源见“自相矛盾”。比喻用对方的言论、方法或缺点来反驳或攻击对方。廖仲恺《中国人民和领土在新国家建设上的关系》:“所以他在别个方面,用个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办法,对于马罗达斯所引各处的凭据,从实例上驳他

  • 培塿无松柏

    培塿( ㄆㄡˇ ㄌㄡˇ pǒu lǒu ):小土丘。也写作“附娄”“部娄”。 小土丘上长不出松柏之类的大树。 原比喻小国不可与大国平行,寒门不能与高门联姻。 后也比喻凶顽之家不会有贤淑的子女。

  • 照国珠

    源见“魏车委照”。喻指治国谋略。明高启《赠杨荥阳》诗:“手持照国珠,胸出补衮线。”

  • 为之则易,不为则难

    清.彭端淑《白鹤堂文集.为学一首示子侄》(卷一):“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原是从论述世事难易入手劝勉勤

  • 赋雪

    《文选》卷十三谢惠连《雪赋》:“岁将暮,时既昏,寒风积,愁云繁。梁王(汉文帝子梁孝王刘武)不悦,游于兔园。置旨酒,命宾友,召邹生(邹阳),延枚叟(枚乘)。相如末至,居客之右,俄而,微霰零,密雪下,王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