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独善其身

独善其身

原意是指如果不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则致力于自身的道德修养。后则泛指不闻不问周围事物,而孤芳自赏。孟子对宋句践说,你喜欢到各国去游说吗?我告诉你关于游说应取的态度。人家了解你,要悠闲自得,人家不理解你,也悠闲自得。宋句践问,怎样才能做到悠闲自得呢?孟子答道,一个人能尊重自己的德操,以行为合于义为乐,就可以悠闲自得了。所以士人在穷困时不丢掉义,所以能自得其乐。能够在得志时不偏离道,所以使百姓不失望。古代的君子,得志时,恩泽普加于百姓;失意时,也能自修品德,有所表现于世。穷困时搞好自身品德修养,得志时使天下百姓普受恩泽。

【出典】:

孟子·尽心》上:“孟子谓宋句践曰:‘子好游乎?吾语子游。人知之,亦嚣嚣;人不知,亦嚣嚣。’曰:‘何如斯可以嚣嚣矣?’曰:‘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士穷不失业,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已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例句】:

唐·韩愈《圬者王承福传》:“愈始闻而惑之,又从而思之,盖贤者也,盖所谓独善其身者也。”


述宾 原意是当不上官就好好修身养性。现在也指只顾自己,不顾他人和集体。语出《孟子·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林觉民《与妻书》:“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卒不忍~。”△多用于处世方面。→明哲保身洁身自爱 洁身自好 自扫门前雪 ↔奋不顾身 兼善天下 舍己为人 兼济天下。也作“独善吾身”、“独善一身”。


【词语独善其身】  成语:独善其身汉语词典:独善其身

猜你喜欢

  • 衔须之风

    源见“温序须”。指慷慨就义的气概。《北史.郦道元传论》:“道元遭命,有衔须之风。”

  • 令宰仙

    源见“王乔凫舄”。对尚书台官员的美称,言其有仙人风采。唐杜甫《夏夜李尚书筵》诗:“翟表郎官瑞,凫看令宰仙。”

  • 果掷潘河阳

    源见“潘安貌”。借指钟情于美少年。潘岳曾任河阳县令,世称潘河阳。北周庾信《结客少年场行》:“结客少年场,春风满路香。歌撩李都尉,果掷潘河阳。”

  • 覆水不收

    同“覆水难收”。晋潘岳《伤弱子辞》:“叶落永离,覆水不收。赤子何辜,罪我之由?”见“覆水难收”。《后汉书·何进传》:“国家之事,亦何容易,~,宜深思之。”【词语覆水不收】  成语:覆水不收汉语大词典:

  • 渔阳掺

    同“渔阳掺挝”。北周庾信《夜听捣衣》诗:“声烦《广陵散》,杵急《渔阳掺》。”唐李颀《听安万善吹觱篥歌》:“忽然更作《渔阳掺》,黄云萧条白日暗。”【词语渔阳掺】   汉语大词典:渔阳掺

  • 书画船

    源见“米家书画船”。泛称文人学士的船只。清钱谦益《再题奚川八景画卷》诗:“绿树长维书画船,青门频倒逢迎屣。”【词语书画船】   汉语大词典:书画船

  • 请骸骨

    同“乞骸骨”。《汉书.陈平传》:“诚臣计画有可采者,愿大王用之;使无可用者,大王所赐金具在,请封输官,得请骸骨。”见“乞骸骨”。【词语请骸骨】  成语:请骸骨汉语大词典:请骸骨

  • 天各一方

    汉苏武《诗》之四:“良友远别离,各在天一方。”后以“天各一方”谓分离后远隔两地。清沈复《浮生六记.闲情记趣》:“今则天各一方,风流云散。”主谓 形容各居一处,相距遥远。语本《古诗十九首》:“相去万余里

  • 照天蜡烛

    宋欧阳发《先公事迹》:“陈公阴访之民间,得俚语,谓公(指欧阳修)为‘照天蜡烛’。”后遂用以为对廉正官吏的美称。宋孔平仲《孔氏谈苑.照天蜡烛》:“田元均治成都有声,人有诉讼,其懦弱不能自伸者,必委曲问之

  • 管宁床

    同“管宁榻”。清叶燮《叠韵答学山侄》:“漂泊未归元亮宅,支离合老管宁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