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王后卢前

王后卢前

五代后晋.刘昫等《旧唐书.杨炯传》:“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词齐名,海内称为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炯闻之,谓人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当时议者,亦以为然。”

初唐“四杰”中,杨炯对王杨卢骆的排列次序表示不满,他认为“愧在卢前,耻居王后。”后因以“王后卢前”、“前后王卢”称名次不相上下,以“耻居王后”谓耻居人后。

金.元好问《赠王仙翁道成》诗:“燕南赵比留诗卷,王后卢前尽故人。”又《别康显之》诗:“谁谓华高吾岂敢,耻居王后子当然。”


并列 指诗文齐名。语本《旧唐书·文苑传上·杨炯》:“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词齐名,海内称为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炯闻之,谓人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当时议者,亦以为然。”金·元好问《别覃怀幕府诸君》诗之一:“~旧往还,江东渭北此追攀。”△用于诗文齐名。→王杨卢骆


【典源】 唐·张鷟《朝野佥载》卷六:“ (卢照邻) 后为益州新都县尉,秩满,婆娑于蜀中,放旷诗酒,故世称‘王杨卢骆’。照邻闻之曰:‘喜居王后,耻在骆前。’”《旧唐书·文苑传·杨炯传》:“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词齐名,海内称为‘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炯闻之,谓人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当时议者,亦以为然。”

【今译】 初唐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都以诗文著名,称为“王杨卢骆”,也号为“四杰”。杨炯听到后,对人说:“我愧在卢前,耻居王后。”另卢照邻也说过:“喜居王后,耻在骆前。”

【释义】 后以此典称文人齐名,或借指在某人的前后。

【典形】 耻居王后、卢后王前、卢前、王后卢前。

【示例】

〔耻居王后〕 金·元好问 《别康显之》:“谁谓华高吾岂敢,耻居王后子当然。”

〔卢后王前〕 清·杨潮观《开金榜朱衣点头》:“排比着卢后王前,请看汝南月旦。”

〔卢前〕 明·王鏊《送杨尚絅四进士归省》:“不伐子甘为孟后,虚名吾自愧卢前。”

〔王后卢前〕 金·元好问《赠王仙翁道成》:“燕南赵北留诗卷,王后卢前尽故人。”


【词语王后卢前】  成语:王后卢前汉语词典:王后卢前

猜你喜欢

  • 头触屏风

    《汉书.陈万年传》:“陈万年,字幼公,沛郡相人也。子咸字子康,年十八,以万年任为郎。有异材,抗直,数言事,刺议近臣,书数十上,迁为左曹。万年尝病,召咸教戒於床下,语至夜半,咸睡,头触屏风、万年大怒。”

  • 锦衣还里

    同“衣锦还乡”。?庐《童子军》二出:“著甚的肘后悬金印,锦衣还里想。”

  • 楚人弓

    源见“楚弓楚得”。比喻失而复得之物。表示对得失的达观态度。宋叶適《陈同甫抱膝斋》诗之二:“宁为楚人弓,亡矢任挽踏;莫作随侯珠,弹射坠埃?。”清唐孙华《闲居写怀》诗:“忧喜塞翁马,得失楚人弓。时命苟不谐

  • 一秋悲

    源见“宋玉悲秋”。谓对萧瑟秋景而伤感,慨叹人生年华易逝。宋苏轼《和晁同年九日见寄》:“病马已无千里志,骚人长负一秋悲。”

  • 击壤

    汉.王充《论衡.艺增》:“《论语》曰:‘大哉,尧之为君也,荡荡乎民无能名焉。’传曰:‘有年五十击壤于路者,观者曰:“大哉,尧德乎!”击壤者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尧何等力!”’

  • 新亭挥泪

    同“新亭对泣”。宋刘克庄《贺新郎.送陈真州子华》词:“多少新亭挥泪客,谁梦中原块土?”【词语新亭挥泪】   汉语大词典:新亭挥泪

  • 如山如河

    见〔委委佗佗,如山如河〕。

  • 日出处天子,日没处天子

    《隋书.倭国传》:“大业三年,其王多利思比孤遣使朝贡……其国书曰:‘日出处天子致日没处天子无恙’云云。”倭国即日本。隋唐时日本国君主自称“日出处天子”,而称中国皇帝为“日没处天子”。

  • 关西孔子

    《后汉书.杨震传》:“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也……震少好学,受《欧阳尚书》于太常桓郁,明经博览,无不穷究。诸儒为之语曰:‘关西孔子杨伯起’。常客居于湖,不答州郡礼命数十年,众人谓之晚暮,而震志愈笃。”

  • 一钓十五鳌

    源见“龙伯钓鳌”。喻豪迈的举止,非凡的气概。清黄遵宪《感事》诗之三:“忽然大陆出平地,一钓手得十五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