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意指只有经过困苦的磨炼,才能使意志坚强,促使事业成功;而饱食终日,则只能销磨意志,一事无成。孟子说,舜是由一个农夫而发迹的,傅说是从筑墙的苦役中被提拔的,胶鬲是从贩卖鱼盐的行列中被举荐上来的,孙叔敖是从海边僻远的地方被选用的,百里奚是从畜牧业主的奴隶中赎出来的。所以,上天将要把治国治民的重任加在那些人的肩头上,一定先要使他们遭受种种困难的折磨,使他们精神上遭到打击,筋骨劳累,肚肠饥饿,身无分文,百不如意,使他们意志受到磨炼,由此而增加他们平时所不能具有的能耐。一个人只有经过多次错误和失败的教训,然后才能改过自新,走上正路;只有经过艰苦的思想斗争和错综复杂的各种思虑,然后才能有所作为;只有在痛苦的磨炼过程中,表现为形容憔悴的颜色,发出悲歌慷慨的声音,然后才能得到人们的理解支持。一个国家如果内无知法之臣和能为国君左右手的士子,对外又缺乏敌人入侵的远虑,常常是要灭亡的。从这里,我们可以悟出人为什么在忧患中能够得到生存,而在安逸快乐中却遭到毁灭的道理了。

【出典】:

孟子·告子》下;“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例句】:

宋·陆九渊《与苏宰书》:“屯难困顿者,乃所以成君子之美也。故曰:‘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其他 忧愁祸患能磨炼人,使人奋发而活着;安逸快乐使人丧志堕情,沉迷昏庸而致死。语出《孟子·告子下》:“入则无法家拂(bì)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儿女英雄传》30回:“又道是‘~’,古人何必无端的作此等危言,未必不有见于此。”△用于教育方面。


【词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成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汉语词典: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猜你喜欢

  • 渡江天马

    源见“五马渡江”。指王室南奔,建立帝业。宋张孝祥《满江红.于湖怀古》词:“蹙踏扬州开帝里,渡江天马龙为匹。”

  • 集苑集枯

    《国语.晋语二》:“(优施)乃歌曰:‘暇豫之吾吾(注:暇豫,闲暇悦乐。吾吾,音yúyú,不敢自亲貌),不如鸟乌(这句是说,里克欲为闲乐事君之道,却不敢自亲,其智能还不如鸟乌)。人皆集于苑(生长茂盛的树

  • 惠休才

    《宋书.徐湛之传》:“沙门惠休,善属文,湛之与之甚厚。”又南朝 宋鲍照有《秋日示休上人》、《答休上人》等诗,并附有惠休《赠鲍侍郎诗》。后因以“惠休才”美称僧人善作诗文。唐吴融《酬僧》诗:“吾师既续惠休

  • 黄绢句

    同“黄绢词”。宋辛弃疾《定风波.药名》词:“便好剩留黄绢句,谁赋,银钩小草晚天凉。”【词语黄绢句】   汉语大词典:黄绢句

  • 许剑

    源见“季札挂剑”。指对亡友的生死不渝之情。明大同《读谢翱传》诗:“南奔北走家何在,七里滩前许剑来。”【词语许剑】   汉语大词典:许剑

  • 诙谐割肉

    《汉书.东方朔传》:“伏日,诏赐从官肉。太官丞日晏不来,朔独拔剑割肉,谓其同官曰:‘伏日当早归,请受赐。’即怀肉去。太官奏之。朔入,上曰:‘昨赐肉,不待诏,以剑割肉而去之,何也?’朔免冠谢。上曰:‘先

  • 李代僵桃

    源见“李代桃僵”。指代人受过。明阮大铖《燕子笺.轰报》:“只恐怕天理分明,难容我李代僵桃。”

  • 蘧生年

    同“蘧玉行年”。唐权德舆《刘绍相访夜话因书即事》诗:“但令静胜躁,自使癯者肥。不待蘧生年,从此知昔非。”

  • 沈郎不胜衣

    同“沈约瘦”。南唐李璟《浣溪沙》词之三:“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沈郎多病不胜衣。”

  • 竖起脊梁

    《续传灯录》二二《普鉴佛慈善帅》:“不如屏尽尘缘,竖起脊梁骨,著些精采,究教七穿八六百了千当,向水边林下,长养圣胎,亦不枉受人天供养。”佛家语“竖起脊梁”喻振刷精神,担当大事之典。宋.陈亮《龙川集》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