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白驹过隙

白驹过隙

白驹,骏马,喻日影;隙,小孔。白驹过隙,形容光阴过得极快。人生天地之间,就好象在小洞里看骏马跑过去一样转瞬即逝。你看,一个个小生命呱呱堕地:不一会儿,都销声匿迹,先后死亡。死而又生,生而又死,使得有生命的生物以至人类都很悲哀。然而,对于死者而言,则不过是解除了天然的束缚而已。

【出典】:

庄子·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注然勃然,莫不出焉;油然漻然,莫不入焉。已化而生,又化而死。生物哀之,人类悲之。解其天弢,堕其天帙。”

【例句】:

西汉·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何至自苦如此乎?” 宋·吴儆《西江月》:“尘世白驹过隙,人情苍狗浮云。”


主谓 像白色的骏马在缝隙前飞快地越过,比喻时间易逝,人生短促。语本《庄子·知北游》:“人生天地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西门丁《迫虎归山》:“这些事说来虽慢,实际上疾如~,直至此时,那个引崔一山入来的中年汉才猛地醒起。”△用于形容时间宝贵。→日月如梭 光阴似箭时光如流 ↔日光冉冉 长绳系日 以日为年。也作“过隙白驹”。


【典源】 《礼记·三年问》:“三年之丧,二十五月而毕,若驷之过隙。”《庄子·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今译】 《庄子》讲,人生活在天地之间,如同白马过墙隙,一下子就过去了。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人生短暂或时光流逝迅速。

【典形】 白驹过隙、百年过隙、奔驹促、过白驹、过隙、过隙白驹、过隙驹、驹驰、驹过隙、驹隙、驹阴、驷隙、叹白驹、隙驹、隙内驹、隙驷、隙中驹、骤骥、白驹隙中驰、隙过白驹、驹隙光阴、隙驹光、隙驷过、驹驰隙、过隙中、过眼白驹。

【示例】

〔白驹过隙〕 清·秋瑾《感时》 之二:“炼石无方乞女娲,白驹过隙感韶华。”

〔百年过隙〕 宋·陆游《次韵范参政书怀》之九:“百年过隙古所叹,众口铄金胡不归。”

〔奔驹促〕 南朝陈·辛德源《短歌行》:“忽念奔驹促,弥欣执烛游。”

〔过白驹〕 宋·黄庭坚《次韵冕仲考》:“昼窗过白驹,夜几跋红烛。”

〔过隙〕 唐·骆宾王《与博昌父老书》:“况过隙不留,藏舟难固。追惟逝者,浮生几何。”

〔过隙白驹〕 元·马致远《泰华山陈抟高卧》:“浮生似透窗飞马,光阴似过隙白驹。”

〔过隙驹〕 唐·温庭筠《开成五年秋以抱疾郊野》:“乡思巢枝鸟,年华过隙驹。”

[驹驰] 清·黄鷟来《陈青庭以萤火诗远寄》之九:“过隙驹驰枉自忙,含晖还得及冬藏。”

〔驹过隙〕 宋·陆游 《酒无独饮理》:“少年事虚名,岁月驹过隙。”

〔驹隙〕 宋·朱淑真 《咏史 · 张良》:“果可人间恋驹隙,何心愿学赤松游。”

〔驹阴〕 金·元好问《迭吴子英之官东桥》:“驹阴去我如决骤,蚁垤与谁争长雄。”

〔驷隙〕 清·顾炎武《丈夫》:“如何驷隙间,流光日已徂。”

〔叹白驹〕 元·邪律楚材《和冲霄韵又一首》:“无穷真味思焦尾,有限浮生叹白驹。”

〔隙驹〕 宋·范成大《病中不复问节序》:“百年长短随隙驹,万化陈新直刍狗。”

〔隙驷〕 唐·元稹《祭礼部庾侍郎太夫人文》:“陔兰始茂,隙驷俄奔。神不足恃,天何足论?”

〔隙中驹〕 宋·苏轼《行香子》:“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骤骥〕 晋 · 陶潜 《岁暮和张常侍》:“市朝凄旧人,骤骥感悲泉。”


【词语白驹过隙】  成语:白驹过隙汉语词典:白驹过隙

猜你喜欢

  • 引针拾芥

    汉王充《论衡.乱龙》:“顿牟掇芥,磁石引针,皆以其真是,不假他类。”后因以“引针拾芥”喻事物互相感应。明王廷相《策问》:“蠲忿忘忧,其感应也何故?引针拾芥,其情性也何居?”并列 比喻事物之互相感应吸引

  • 秋毫不犯

    形容纪律严明,丝毫不侵扰百姓。唐李白《永王东巡歌》: “秋毫不犯三吴悦,春日遥看五色光。” 参见:○秋毫无犯见“秋毫无犯”。唐·李白《永王东巡歌》:“~三吴悦,春日遥看五色光。”【词语秋毫不犯】  成

  • 郤诜荣

    同“郤诜丹桂”。唐张道符《和主司王起》:“更许下才听《白雪》,一枝今过郤诜荣。”【词语郤诜荣】   汉语大词典:郤诜荣

  • 舞雩风咏

    同“舞雩之咏”。宋 陈德武《望海潮二调》词:“盘谷渔樵,舞雩风咏,渴心常望云霓。”

  • 瓶坠簪折

    唐代白居易《井底引银瓶》:“井底引银瓶,银瓶欲上丝绳绝;石上磨玉簪,玉簪欲成中央折。瓶坠簪折知奈何,似妾今朝与君别。”这一首新乐府的内容是写一女子随情人私奔,因受到公婆的歧视,最后被离弃。后因以“瓶坠

  • 冠章甫

    《礼记.儒行》:“丘少居鲁,衣逢掖之衣,长居宋,冠章甫之冠。”章甫,殷时冠名,即缁布冠。因孔子曾冠章甫冠。后遂用为咏儒生之典。唐.权德舆《奉和张仆射朝天行》:“自古全才贵文武,懦夫只解冠章甫。”

  • 咬文嚼字

    原指词句上的细致斟酌。元代乔吉《小桃红.赠刘牙儿》曲:“含官泛征,咬文嚼字,谁敢嗑牙儿。”后转而指人迂执而不达事务。元曲《杀狗劝夫》:“哎,使不的你咬文嚼字。”亦用以形容卖弄文才,装腔作势的丑态。《红

  • 鹿为马

    同“鹿是马”。宋王安石《桃源行》诗:“望夷宫中鹿为马,秦人半死长城下。”【词语鹿为马】   汉语大词典:鹿为马

  • 衔图

    《春秋合诚图》:“黄帝游玄扈雒水上,与大司马容光等临观,凤凰衔图置帝前,帝再拜受图。”又《尚书中侯握河纪》:“尧即政七十年仲月甲日至于稷,沈璧于河,青云起,回风摇落,龙衔马图,赤文绿色,自河而出,临坛

  • 吮卒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后因以“吮卒”为将官爱兵之典。明徐渭《龛山凯歌》诗之八:“旗裹金疮碎朔风,军中吮卒有吴公。”【词语吮卒】   汉语大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