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皮里阳秋

皮里阳秋

世说新语.赏誉》:“桓茂伦云:‘褚季野皮里阳秋。’谓其裁中也。”《晋书.褚裒传》:“裒少有简贵之风,……谯国桓彝见而目之曰:‘季野有皮里阳秋。’言其外无臧否,而内有所褒贬也。”

原作“皮里春秋”,因避晋简文宣郑太后名“春”之讳,故以“阳”代“春”。孔子作《春秋》兴褒贬,褚外不多言,而内有褒贬,故称“皮里春秋”。后因用为内心臧否人物之典。

明.萧良有《龙文鞭影》卷四:“太初日月(后汉夏侯玄,时人称他‘朗朗如日月之入怀’),季野春秋。”


同“皮里春秋”。晋简文帝皇后名春,晋人避讳,以“阳”代“春”。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桓茂伦云:褚季野~,谓其裁中也。”


皮里阳秋”是个文语,表示对人、对事口中不言而心存褒贬之意。

这个意思为什么说成 “皮里阳秋”呢?

皮里阳秋”原作 “皮里春秋”。“皮”,动植物体的表面层,此为 “外表”、“外面”之义。 “皮里”则为 “里面”、 “内心”之义。“春秋”喻指人、事之不同或好坏。

晋代,因简文帝后名 “春”,晋人为避其讳,故以 “阳”代“春”,“春秋”即言 “阳秋”,“皮里春秋”自此为 “皮里阳秋”。

晋书·褚裒 ( póu) 传》: “桓彝见而目之曰: ‘季野有皮里阳秋。’言其外无臧否 ( pǐ) ,而内有所褒贬也。”( 褚裒字季野) 南朝·宋·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亦云: “恒茂伦云 ‘禇季野皮里阳秋’。”这都说明褚裒慎于言行而对人事不妄加评论。事实上,褚裒“少 ( shào) 有简贵之风”,官至征讨大都督,一次 “率众三万径进彭城,河朔士庶归降者,日以千计,裒抚纳之,甚得人心”。后来病逝,“远近嗟悼”。可见禇裒为人很有修养,德高望重。


【词语皮里阳秋】  成语:皮里阳秋汉语词典:皮里阳秋

猜你喜欢

  • 损者三乐

    孔子谓三种有害于人身心的事。《论语.季氏》:“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佚游:游荡无度。宴乐:饮食奢侈。

  • 性相近,习相远

    人类的性情本来是相近的,只因习染不同,便相距悬远。 表示人类性格的形成,受环境的影响极大。语出《论语.阳货》:“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汉.王符《潜夫论.本政》:“夫善恶之象,千里合符,百世

  • 和鼎

    源见“盐梅和鼎”。指宰辅重臣。《魏书.任城王澄传》:“臣诚才非台躬,智阙和鼎。”【词语和鼎】   汉语大词典:和鼎

  • 荒鸡非恶声

    源见“闻鸡起舞”。谓鸡鸣可以催人奋起。宋陆游《冬夜独酌》诗:“一樽浊酒有妙理,十里荒鸡非恶声。”

  • 嵩呼万岁

    元封元年(前110年)春,汉武帝登中岳嵩山(在今河南登封县北)时,随员及吏卒听到山中有山神连呼“万岁”三次。后以“嵩呼万岁”或“山呼万岁”、“三呼万岁”为典,祝颂皇帝长寿或歌咏王朝太平。【出典】:《汉

  • 碌碌因人

    源见“毛遂自荐”。指才能低下,处事无主见。清张问陶《芦沟》诗:“茫茫阅世无成事,碌碌因人是废才。”

  •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古代学者的目的在修养自己的学问道德,现代学者的目的却在装饰自己,给别人看。语出《论语.宪问》:“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朱熹集解:“孔安国曰:‘为己,履而行之;为人,徒能言。’”《荀子

  • 卞疑

    源见“和氏之璧”。谓忠贞见疑。唐元稹《月》诗:“卞疑雕璧碎,潘感竟床稀。”

  • 鳌海

    源见“龙伯钓鳌”。指大海。唐黄滔《水殿赋》:“还如玉关,控鳌海以峥嵘;稍类云楼,拔蜃江而耸峙。”【词语鳌海】   汉语大词典:鳌海

  • 千里送鹅毛

    《路史》载:云南俗传,古代土官缅氏派遣缅伯高送天鹅给唐朝,过沔阳湖,鹅飞去,坠一翎。缅伯高只好将一翎贡上,并说:“礼轻人意重,千里送鹅毛。”后用以比喻礼物微薄而情意深重。《儿女英雄传》三八回:“再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