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相知恨晚

相知恨晚

指窦婴和灌夫相互了解成为知心朋友,深感太迟!后以此典比喻结交朋友感情很好,深感相识太迟。西汉时,窦婴、灌夫都是有功之臣。汉景帝三年(前154年),吴、楚等七国叛乱时,窦婴任大将军,平定七国动乱后,窦婴被封为魏其侯。灌夫的父亲和吴军作战而死,灌夫立即披甲持戟,冲进吴军拚命大战,斩杀数十人而回,名闻天下。又在破吴军时立了大功。后来,窦婴、灌夫两人都失势,窦婴称病告退在家,灌夫也退居长安(今陕西西安市西北),两人互相往来。以前许多达官贵人和宾客都逐渐疏远他们,魏其侯窦婴想依靠灌夫去谴责、排斥那些生平仰慕自己而后来抛弃自己的人,灌夫也依靠魏其侯去交结列侯和皇族以提高自己名望。两人互相援引,互相依靠,他们来往亲密像父子一样,彼此投合,非常高兴,亲密无间,只恨互相了解太晚! 此典又作“恨相知晚”、“恨相见晚”、“相得恨晚”、“相见恨晚”。

【出典】:

史记》卷107《魏其武安侯列传》2847页:“及魏其侯(窦婴)失势,亦欲倚(yǐ椅,依靠)灌夫引绳批根(合作排斥异己)生平慕之后弃之者。灌夫亦倚魏其而通(交往)列侯宗室为名高。两人相为引重(互相援引、倚重),其游(交游)如父子然。相得(情投意合)欢甚,无厌(不知满足),恨相知晚也。”

【例句】:

汉·班固《汉书·窦田灌韩传·灌夫》:“夫亦得婴通列侯宗室为名高。两人相为引重,其游如父子然,相得欢甚,无厌,恨相知之晚。”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第五钟离宋寒传·第五伦》:“伦始以营长诣郡尹鲜于褒,褒见而异之,署为吏。后褒坐事左转高唐令,临去,握伦臂诀曰:‘恨相知晚。’” 宋·文天祥《与山人黎端吉序》:“与痴儿说梦,终日闷闷,使人欲索枕僵卧。明者了了,不逾顷刻能解人数百年中事,恨相见晚矣。”


述补 指相交太晚为憾事。《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窦婴、灌夫)两人相为引重,共游如父子然。相得欢甚,无厌,恨相知晚也。”△多用于指新结交的朋友很知心,情投意合。


【词语相知恨晚】  成语:相知恨晚汉语词典:相知恨晚

猜你喜欢

  • 露草沾衣

    源见“鹿走姑苏台”。表示国家败亡,宫殿荒废。唐朱敬则《陈后主论》:“嗟乎!龙盘虎踞之地,露草沾衣。”

  • 辙涸羁臣

    同“涸辙之鲋”。清黄遵宪《述闻》诗之四:“火焚祆庙连烽燧,辙涸羁臣乞海波。”【词语辙涸羁臣】  成语:辙涸羁臣汉语大词典:辙涸羁臣

  • 兔死犬饥

    源见“烹狗藏弓”。比喻敌人消灭后功臣不受重用。明张居正《答两广张凝斋言贼情军情民情书》:“乌尽弓藏,兔死犬饥,故诸将士多张大贼势者,亦未可尽以为然也。”并列 比喻功臣不被重用。明·张居正《答两广张凝斋

  • 孟光举案

    源见“举案齐眉”。泛指妻子敬爱丈夫。《聊斋志异.邵女》:“孟光举案,而人不以为谄,何哉?分在则然耳。”

  • 文章憎命达

    憎:厌恶。达:显达。指诗文出色的人往往命运不好。唐.杜甫《天末怀李白》:“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泪罗。”也作【文章憎命】。《官场现形记》第五十四回:“等到出榜之后,杨扬仁领出落卷来

  • 泣罪

    源见“神禹泣罪”。指大禹自责其失。南朝梁简文帝《〈昭明太子集〉序》:“仁同泣罪,幽比推沟。”【词语泣罪】   汉语大词典:泣罪

  • 鼓腹含和

    同“含哺鼓腹”。严复《主客平议》:“熙 皞之民,耕三余一,鼓腹含和,无过庶过富之通患。”并列 肚子吃饱了,和乐相处。形容祥和欢乐。严复《主客平议》:“熙、皞之民,耕三余一,~,无过庶过富之通患。”△褒

  • 西子捧心

    源见“东施效颦”。谓美女之病态,愈增其妍。唐李瀚《蒙求》:“西子捧心,孙寿折腰。”欧阳山《苦斗》五六:“心气痛的美人儿更好看!从前西子捧心,不是传为千古佳话么?”主谓 传说,西施病发时捧心,更增妍态。

  • 墨灶

    同“墨突”。唐钱起《穷秋对雨》诗:“翟门悲暝雀,墨灶上寒苦。”

  • 鼎鼐和

    同“鼎鼐调和”。唐权德舆《故司徒兼侍中赠太傅北平王挽词》:“授律勋庸盛,居中鼎鼐和。”【词语鼎鼐和】   汉语大词典:鼎鼐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