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知难而退

知难而退

本谓作战时要见机而动,不硬去做做不到的事情。后常指见困难退缩不前。公元前636年,晋公子重耳在外流亡十九年后归国为君,是为晋文公。为了取威定霸,公元前632年以救宋为名,联合诸侯与楚国军队进行了著名的城濮之战。在双方部署战争时,楚成王发现战争形势于己不利,下令各路军队撤兵回国。他派遣使者告诉楚军统帅成得臣说:“晋侯在外流亡十九年而终于回国为君,经历了数不清的艰难困苦,对民情真伪都了解。天意让他回国,怎么能违背呢?《军志》上说,适可而止。又说,知难而退。又说,正义的事不可抵挡。这几句话,现在说的就是晋国。”成得臣不听楚王命令,仍然进军,结果导致城濮之败。

【出典】: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楚子入居于申,使申叔去谷,使子玉去宋,曰:‘无从晋师。晋侯在外十九年矣,而果得晋国。险阻艰难,备尝之矣;民之情伪,尽知之矣。天假之年,而除其害。天之所置,其可废乎?《军志》曰,允当则归。又曰,知难而退。又曰,有德不可敌。此三志者,晋之谓矣。’”

【例句】:

左传·宣公十二年》:“见可而进,知难而退,军之善政也。兼弱攻昧,武之善经也。” 《吴子·料敌》:“凡此不如敌人,避之勿疑,所谓见可而进,知难而退也。”


连动 ①作战或做事要见机行事,遇到难以克服的困难则应退却。《左传·宣公十二年》:“见可而进,~,军之善政也。”②怕困难而退缩不前。高阳《粉墨春秋》:“这是他故意出个难题,好让川本~。”△多用于因困难而退却方面。→畏缩不前 ↔知难而进


【词语知难而退】  成语:知难而退汉语词典:知难而退

猜你喜欢

  • 吾从周

    《论语.八佾》:“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孔子说:“周代的制度是借鉴夏、商二代的制度而建立的,它多么丰富美好啊!我拥护周代的制度。”后因以为颂歌周制之典。《汉书.王莽传上》:“孔子

  • 珥金拖紫

    珥:插。拖:下垂。汉侍中、中常侍之冠插貂尾,加金珰,附蝉以为饰。紫:紫绶,汉时公卿所佩。指官位显赫。《梁书.明山宾传》:“明祭酒虽出抚大藩,拥旄推毂,珥金拖紫,而恒事屡空。”见“纡青拖紫”。《梁书·明

  • 阳台云

    源见“巫山云雨”。喻男女欢会。宋曾觌《菩萨蛮》词:“阳台云易散,往事寻思懒。”亦喻指所欢爱之人。宋袁去华《长相思》词:“阳台云归后,到如今、重见无期。”

  • 床头易

    同“床头周易”。宋刘仙伦《满江红.寿郡幕》词:“和月绮,南坡石。滴露点,床头《易》。”

  • 否终斯泰

    同“否终则泰”。南朝 陈徐陵《为陈武帝作相时与岭南酋豪书》:“夫否终斯泰,屯极则亨,若日月之回环,犹阴阳之报复。”见“否极泰来”。南朝陈·徐陵《为陈武帝作相时与岭南酋豪书》:“夫~,屯极则亨,若日月之

  • 虞虢相依

    源见“虢灭虞亡”。比喻相邻两国相互依存,利害相关。唐 周昙《春秋战国门.宫之奇》诗:“虞 虢相依自保安,谋臣吞度不为难。”

  • 抱瓮灌畦

    并列 讽刺安于拙陋、不求改进。《庄子·天地》:“子贡南游于楚,反于晋。过汉阴,见一丈人,方将为圃畦,凿遂而入井,抱瓮而出灌,搰搰然。用力甚多,而见功寡。子贡曰:‘有械于此,一日浸百畦,用力甚寡,而见功

  • 飞天

    源见“九五飞龙”。比喻王者得天下,有龙兴之象。唐黄滔《周以龙兴赋》:“一旦飞天,霹破殷辛之国。”【词语飞天】   汉语大词典:飞天

  • 羯鼓唤花开

    源见“催花鼓”。形容音乐高妙动人。宋陆游《芳华楼夜宴》诗:“难觅长绳縻日住,且凭羯鼓唤花开。”

  • 画水掀壁

    形容画得神似。宋代邓椿《画继》:“宋问丘秀才长干画水,自成一家。尝画五岳观壁,凡作水,先画浪头,然后画水纹,惊涛汹涌,势欲掀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