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箕山之节

箕山之节

箕(jī基)山:山名,在今河南登封县东南。相传尧时隐士许由、巢父曾隐居在箕山。后遂以“箕山”为退隐山林的典故。“箕山之节”指隐居不仕的节操,亦称为“箕山之操”、“箕山之志”。西汉人薛方曾任郡掾祭酒。在王莽专权时,派使者去迎聘薛方到京都任职,却遭到薛方的婉言拒绝,他说:“尧舜在位,下有巢父、许由这样的隐士;现今正是王朝兴隆之际,但我仍想要保持自己的箕山隐居的节操。”后以此典指隐居山林、摒弃仕途的志向。

【出典】:

汉书》卷72《鲍宣传附薛方传》3095、3096页:“薛方尝为郡掾祭酒,尝征不至,及(王)莽以安车迎(薛)方,方因使者辞谢曰:‘尧舜在上,下有巢、由,今明主方隆唐虞之德,小臣欲守箕山之节也。’使者以闻,莽说(通“悦”)其言,不强致。方居家以经教授,喜属文,著诗赋数十篇。”

【例句】: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赵岐传》:“大丈夫生世,遁无箕山之操。”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王粲传》载曹丕《与吴质书》:“伟长(徐干)独怀文抱质,恬淡寡欲,有箕山之志,可谓彬彬君子矣。” 唐·房玄龄《晋书·向秀传》:“文帝问曰:‘闻,有箕山之志,何以在此?’秀曰:‘以为巢许狷介之士,未达尧心,岂足多慕。’帝甚悦。” 唐·陈子昂《感遇诗》之31:“箕山有高节,湘水有清源。” 唐·李商隐《览古》:“回头一吊箕山客,始信逃尧不为名。” 元·王恽《鹊桥仙·和刘梦吉韵》:“伊周元不是庸人,吾志在、箕山巢许。”


偏正 隐居箕山不贪念功名的节操。比喻人超脱世俗做隐士的志向。《汉书·鲍宣传》:“尧舜在上,下有巢由,今明主方隆唐虞之德,小臣欲守~也。”※箕,不读作qí。△褒义。旧时多用于写人的清心守节。→萧然物外 ↔持禄养交。也作“箕山之操”、“箕山之志”。


【词语箕山之节】  成语:箕山之节汉语词典:箕山之节

猜你喜欢

  • 帝子痕

    源见“湘妃竹”。指泪痕。清曹申吉《楚南》诗:“楚南近日苍生泪,不是当年帝子痕。”

  • 邈以山河

    同“邈若山河”。清 谭嗣同《邹砚铭叙》:“凤兮凤兮,于鸠奚难,而断金之谊,遂邈以山河,可云悲哉!”见“邈若山河”。清·谭嗣同《邹砚铭叙》:“凤兮凤兮,于鸠奚难,而断金之谊,遂~,可云悲哉!”【词语邈以

  • 刻骨铭心

    唐李白《上安州李长史书》:“深荷王公之德,铭刻心骨。”后以“刻骨铭心”谓永志不忘。元刘致《端正好.上高监司》套曲:“万万人感恩知德,刻骨铭心。”见“铭心刻骨”。唐晓玲《单教楼里的皮尔·卡丹们》:“留吧

  • 恋桑

    同“恋三宿”。清袁枚《寄庄容可抚军五排一百韵》:“驽马何辞栈,禅心不恋桑。”

  • 禁中颇牧

    《新唐书.毕鍼传》载:唐宣宗时,党项扰河西,翰林学士毕鍼上破羌条陈甚悉,帝大悦,曰:“吾将择能帅者,孰谓颇 牧在吾禁署,卿为朕行乎!”于是拜鍼为邠宁节度使、河西供军安抚使。鍼于任期内多所建树。后以“禁

  • 无边苦海

    见“苦海无边,回头是岸”。【词语无边苦海】  成语:无边苦海

  • 臂血书衣

    南朝.宋.范晔撰《后汉书.杨琁传》载:杨琁在灵帝时为零陵太守,在苍梧、桂阳猾贼攻郡县时,琁力弱而贼众多,他用计大败群盗,郡境以清。“荆州刺史赵凯,诬奏琁实非身破贼,而妄有其功。琁与相章奏,凯有党助,遂

  • 薪桂米金

    意思是穷人因贫穷把柴看得象桂树,把米看得象金子一样珍贵。苏轼《次韵郑介夫》诗:“一落泥涂迹愈深,尺薪如桂米如金。”【词语薪桂米金】  成语:薪桂米金

  • 骑龙

    同“龙驭上宾”。清李调元《恭拟高宗纯皇帝挽诗》之四:“病哭骑龙日,扳髯少一人。”【词语骑龙】   汉语大词典:骑龙

  • 倚社凭城

    源见“城狐社鼠”。谓有后台靠山可依仗。清蒲松龄《代王侍读与布政司何书》:“某且包娼宿妓,盘乐偷安;绩亦倚社凭城,规避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