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管中窥豹

管中窥豹

世说新语.方正》:“王子敬数岁时,尝看诸门生樗蒲,见有胜负,因曰:‘南风不竞!’门生辈轻其小儿,乃曰:‘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管中窥豹,意为只看局部,不看整体。后用以比喻看问题片面。

宋.陆游《江亭》诗:“濠上观鱼非至乐,管中窥豹岂全斑。”


偏正 原意是从竹管里看豹。多比喻所见狭小,不能察全面。后以反意比喻可以从观察到的一部分推测全貌,大略可知。常和“可见一斑”连用。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元·周德清《一枝花·遗张伯元》曲:“向~那知外,坐井底观天又出来。运斧般门志何大,出削个好歹。”△谓见识肤浅,亦反用其意,谓以小见大。→坐井观天 以蠡测海 瓮天之见 井蛙之见 ↔见多识广。也作“管间窥豹”、“窥豹一斑”、“观凤一羽”。


【典源】《世说新语·方正》:“王子敬数岁时,尝看诸门生樗蒲。见有胜负,因曰:‘南风不竞。’门生辈轻其小儿,迺曰:‘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今译】 晋代王献之 (字子敬) 几岁时,曾经看门下仆役博戏,见到已能分出胜负,就说:“南风有些弱。”门下仆役轻视他是个小孩子,于是说:“这小郎君也能像从管中看豹,有时见到个把斑点。”

【释义】 后以此典指人见闻不广或片面; 或指只见到局部,未见到整体; 也指从部分可推测到整体。

【典形】 豹一斑、管中窥、管中窥豹、窥管、窥一斑、一斑、以管觇豹。

【示例】

〔豹一斑〕 宋·王安石《和祖择之登紫微阁》:“却惭久此随诸彦,文采初无豹一斑。”

〔管中窥〕 宋·黄庭坚《次韵奉送公定》:“落落虎豹文,义难管中窥。”

〔管中窥豹〕 唐·韦庄《又玄集序》:“故知颔下采珠,难求十斛; 管中窥豹,但取一斑。”

〔窥管〕 唐·李商隐《寄太原卢司空》:“自吹徒窥管,于今愧挈瓶。”

〔窥一斑〕 宋·黄庭坚《平阴张澄居士隐处》:“德人墙九仞,强学窥一斑。”

〔一斑〕 宋·苏轼《范景仁和赐酒烛诗》:“万事今方咨伯始,一斑我亦愧真长。”

〔以管觇豹〕 宋·王令《客杭思李常伯》:“我愚不敢望,时以管觇豹。”


【词语管中窥豹】  成语:管中窥豹汉语词典:管中窥豹

猜你喜欢

  • 抟溟

    源见“鲲鹏展翅”。指大鹏高飞,比喻科举中式。唐崔涂《喜友人及第》诗:“尚激抟溟势,期君借北风。”

  • 朝令夕改

    早晨下达的政令,到晚上就更改了。形容政令多变,使人无所适从。宋.范祖禹《唐鉴.穆宗》:“凡用兵举动,皆自禁中授以方略,朝令夕改,不知所从。”《明史.刘健传》:“即位诏书,天下延颈,而朝令夕改,迄无宁日

  • 采菊

    晋.陶潜《陶渊明集》卷三《饮酒二十首》其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晋.陶渊明诗中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句,描写其归隐田园怡然自乐的生活。后以“采菊”喻咏隐逸生活的乐趣。唐.郎士元《赠张五諲

  • 须弥芥子

    《维摩诘经.不可思议品》:“若菩萨住是解脱者,以须弥之高广内芥子中,无所增减,须弥山王本相如故。”后以“须弥芥子”为广狭、大小等相容自在、融通无碍的典故。宋辛弃疾《水调歌头.题永丰杨少游提点一枝堂》词

  • 创剧痛深

    同“创巨痛深”。郭沫若《苏联游记.七月十日》:“斯大林市可谓创剧痛深,全市无一家完整房屋。”见“创巨痛深”。郭沫若《苏联游记·七月十日》:“斯大林城市可云~,全市无一家完整房屋。”【词语创剧痛深】  

  • 凤皇仪

    同“凤凰来仪”。《后汉书.崔寔传》:“乐作而凤皇仪,击石而百兽舞。”【词语凤皇仪】   汉语大词典:凤皇仪

  • 凤仪兽舞

    源见“凤凰来仪”、“百兽率舞”。指德化天下的瑞象。明谢肇淛《五杂俎.物部四》:“田氏专政,主德日衰,纵日奏虞庭之乐,能令四方风动、凤仪兽舞耶?”并列 圣贤教化的功力很大,能使神异的鸟兽奋然起舞。语本《

  • 晒犊

    同“晒犊鼻”。明王思任《题米仲诏勺园》诗之四:“晒犊戏君君笑受,仍云步不羡邯郸。”

  • 隐金华

    源见“叱石为羊”。比喻高士隐居深山。唐骆宾王《夏日游德州赠高四》诗:“栖拙隐金华,狎道访仙槎。”

  • 潘岳登山

    源见“潘安秋兴”。又潘岳《秋兴赋》有“登山怀远而悼近”之句,后因以“潘岳登山”为咏秋感怀的典故。唐 王初《书秋》诗:“潘岳登山魂易断,楚歌遗佩怨何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