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管城子

管城子

韩愈《毛颖传》称:秦始皇时,蒙恬在中山打猎,围毛氏之族,拔他们的毫毛献俘于章台宫。将他们捆缚起来后,始皇使蒙恬赐之汤沐,封于管城,号曰管城子。累拜中书令,与上益狎,上尝呼为中书君。“颖与绛人陈玄、弘农 陶泓及会稽 褚先生友善,相推致,其出处必偕。”韩愈在文中把笔墨砚纸人格化。后因以“管城子”为毛笔的别称。宋黄庭坚《戏呈孔毅父》诗:“管城子无食肉相,孔方兄有绝交书。”


见“管城毛颖”。韩愈《毛颖传》:“秦皇帝使(蒙)恬赐之(指兔)汤沐,而封诸管城,号曰‘~’。”


【典源】 唐·韩愈《毛颖传》:“毛颖者,中山人也。……秦始皇时,蒙将军恬南伐楚,次中山,将大猎以惧楚,召左右庶长与军尉,以连山筮之,得天与人文之兆。筮者贺曰:‘今日之获,不角不牙,衣褐之徒,缺口而长须,八窍而趺居,独取其髦,简牍是资。天下其同书,秦其遂兼诸侯乎?’遂猎,围毛氏之族,拔其豪,载颖而归,献俘于章台宫,聚其族而加束缚焉。秦皇帝使恬赐之汤沐,而封诸管城,号曰管城子,日见亲宠任事。颖为人强记而便敏,自结绳之代以及秦事,无不篡录。”

【今译】 韩愈《毛颖传》讲,有位毛颖,是中山人。秦始皇时,将军蒙恬南征伐楚,至中山,准备大猎,先进行占卜。卜者说:“这次猎获的,是无角无牙,口缺而长须的动物,用它的毛,可以用来写简策。”于是围猎,捕获毛氏之族,将它的毛载回,然后它们捆扎在一起。秦始皇让蒙恬将它们封到管城,号为管城子,并用它来记录历代史事。这是一篇拟人化的寓言故事,讲的是秦时蒙恬用兔毛造笔的事。

【释义】后以此典借指毛笔。

【典形】 管城、管城公、管城居士、管城颖、管城子、毛颖。

【示例】

〔管城〕 明·袁宏道《舟中寄江进之》:“管城头转秃,空闺笑无盐。”

〔管城居士〕 宋·李处全《水调歌头·送王景文》:“一笑书生事业,谁信管城居士,不换碧油幢。”

〔管城颖〕 宋·苏轼《和黄秀才鉴空阁》:“借君方诸泪,一沐管城颖。”

〔管城子〕 宋·黄庭坚《戏呈孔毅父》:“管城子无食肉相,孔方兄有绝交书。”

〔毛颖〕 宋·陆游《读范文正公潇洒桐庐郡诗》:“逢迎风月生事, 弹压江山毛颖功。”


【词语管城子】  成语:管城子汉语词典:管城子

猜你喜欢

  • 陈王见袜

    《文选》卷十九、三国魏.曹子建(植)《洛神赋》:“于是洛灵感焉……体迅飞凫,飘忽若神,陵波微步,罗袜生尘。”三国魏.陈思王曹植在《洛神赋》中用“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描写想像中洛神的美态。后用为咏洛神

  • 贤宰鸣琴

    源见“鸣琴化治”。称颂地方官善于治理政事。元陈方《送萧天祥为萧山县学官》诗:“诸生载酒同题句,贤宰鸣琴共按徽。”

  • 弥天子

    源见“弥天对”。指高僧。唐杨衡《宿陟岵寺云律寺院》诗:“像宇郁参差,宝林疏复密。中有弥天子,燃灯坐虚室。”【词语弥天子】   汉语大词典:弥天子

  • 思肖函

    源见“枯井藏书”。指宋郑思肖沉井的铁函藏书。清赵翼《顾晴沙选梁溪诗成瘗其旧稿于惠山之麓立碑亭其上》诗:“元凯碑付江波沉,思肖函从井底坠。”

  • 轨文

    源见“书同文,车同轨”。本指全国统一的车轨和文字,引申指国家的体制法度。清魏源《〈海国图志〉叙》:“轨文匪同,货币斯同。神奇利用,盍殚明聪。”【词语轨文】   汉语大词典:轨文

  • 奔竞

    奔走竞逐,急于求得利禄。《南史.颜延之传》:“外示寡求,内怀奔竞。”意思是表画上似乎把利禄看得很淡薄,内心却拼命追求。【词语奔竞】   汉语大词典:奔竞

  • 计日

    《后汉书.羊陟传》载:羊陟,字嗣祖。拜侍御史,再迁冀州刺史,为官清廉。“帝嘉之,拜陟 河南尹。计日受奉,常食干饭茹菜,禁制豪右,京师惮之”。后以“计日”称扬地方官吏清廉克己。唐崔桐《题桐庐李明府官舍》

  • 七男八婿

    同“七子八婿”。明高明《琵琶记.蔡公逼试》:“娘年老,八十余,眼儿昏又聋着两耳,又没个七男八婿,只有一个孩儿,要供他甘旨。”见“七子八婿”。元·高明《琵琶记·蔡公逼试》:“娘年老,八十馀,眼儿昏又聋着

  • 第五齐骠骑

    《世说新语.栖逸》:“何骠骑弟以高情避世,而骠骑劝之令仕。答曰:‘予第五之名,何必减骠骑?’”南朝.梁.刘孝标注引《中兴书》:“何准,字幼道,卢江灊人。骠骑将军充第五弟也。雅好高尚,徵聘一无所就。充位

  • 钧天曲

    同“钧天广乐”。唐鲍溶《湘妃列女操》诗:“云和经奏钧天曲,乍听宝琴遥嗣续。”【词语钧天曲】   汉语大词典:钧天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