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纳屦踵决

纳屦踵决

纳:穿。屦:鞋。踵:脚后跟。决:破裂。拔上鞋子而破了后跟。形容衣履不周。《庄子.让王》:“三日不举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衿而肘见,纳屦而踵决。”宋.李光《读易详说》卷四:“原宪之贫,捉襟肘见,纳屦踵决,及歌商颂之诗,声若出金石,高车驷马者盖有愧焉。”亦作“纳履踵决”。宋.李处权《岁晚诸君送酒赋长歌以谢之》:“岁云暮矣人白头,纳履踵决衣见肘。”


连动 纳,穿。屦,古代一种用麻、葛等制成的鞋。踵,脚后跟。决,破裂。穿上鞋便露出脚后跟。形容衣履不周,生活极端穷困。《庄子·让王》:“三日不举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衿而肘见,纳屦而踵决。”△用于形容人生活无着,贫困潦倒。 →履穿踵决 捉襟见衬 ↔冠袍带履。也作“纳履踵决”。


【词语纳屦踵决】  成语:纳屦踵决汉语词典:纳屦踵决

猜你喜欢

  • 仙舟郭李

    同“李郭神仙”。清侯方域《赠曹太仆》诗:“卿月云霄上,仙舟郭 李间。”

  • 青女月

    源见“青女司霜”。借指秋月。唐杜审言《重九日宴江阴》诗:“降霜青女月,送酒白衣人。”【词语青女月】   汉语大词典:青女月

  • 争臣

    一作“诤臣”,能直言谏君之过以保卫国家的臣子。《荀子.子道》:“昔万乘之国,有争臣四人,则封疆不削;千乘之国,有争臣三人,则社稷不危;百乘之国,有争臣二人,则宗庙不毁。”【词语争臣】   汉语大词典:

  • 景阳妆

    《南史.后妃上.武穆裴皇后传》:“宫内深隐,不闻端门鼓漏声,置钟于景阳楼上,应五鼓及三鼓。宫人闻钟声,早起妆饰。”南朝齐武帝时,每晨以景阳楼钟声为宫中号令,闻之则起,梳妆打扮。后遂用为咏宫女之典。唐.

  • 天悬地隔

    相离如天与地般遥远,形容差别非常大。陆厥(472-499年),吴郡吴(今江苏苏州)人。少有风采,重节操,善为文章。当时正值齐武帝永明时期,沈约、谢眺,王融等人创制一种文体,以平上去入四声制韵,不能增减

  • 僭滥

    《诗.商颂.殷武》:“不僭不滥,不敢怠遑。”毛传:“赏不僭,刑不滥也。”后因以“僭滥”谓赏罚失当,过而无度。晋葛洪《抱朴子.君道》:“明检齐以杜僭滥,详直枉以违晦吝。”【词语僭滥】   汉语大词典:僭

  • 十二道金牌

    同“十二金牌”。《孽海花》三十回:“巧了,景王府里堂会戏,贞贝子 贞大爷一定要叫他和敷二爷合串《四杰村》,十二道金牌似的把他调了去。”见“十二金牌”。《孽海花》30回:“巧了,景王府里堂会戏,贞贝子贞

  • 沈约愁多

    源见“沈约瘦”。形容极其忧愁苦闷。宋杨亿《无题》诗之一:“沈约愁多徒自瘦,相如意密有谁传?”

  • 匣龙

    源见“虎吼龙鸣”。称匣中的宝剑。唐孟郊《寄院中诸公》诗:“冠豸犹屈蠖,匣龙期剸犀。”【词语匣龙】   汉语大词典:匣龙

  • 终南一径

    同“终南捷径”。宋刘克庄《六和实之春日》诗:“终南一径非常捷,自是吾徒问路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