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羊质虎皮

羊质虎皮

同“虎皮羊质”。《三国演义》三二回:“绍翻身大叫一声,又吐血斗余而亡。后人有诗曰:‘……空招俊杰三千客,漫有英雄百万兵;羊质虎皮功不就,凤毛鸡胆事难成。’”


并列 似羊的身体,却披上老虎的皮。比喻外强中干,或徒有其表。语本汉·扬雄《法言·吾子》:“羊质而虎皮,见草而说,见豺而战,忘其虎之皮矣。”《三国演义》32回:“空招俊杰三千客,漫有英雄百万兵。~功不就,凤毛鸡胆事难成。”△贬义。 多用以形容内心虚弱。 →色厉内荏 ↔金相玉质。也作“虎皮羊质”。


【典源】 汉·扬雄《法言·吾子》:“或曰,有人焉曰: 云姓孔而字仲尼,入其门,升其堂,伏其几,袭其裳,则可谓仲尼乎? 曰: 其文是也。其质非也。敢问质。曰: 羊质而虎皮,见草而说 (悦),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矣。”《三国志·吴书·王藩传》 注引 《吴录》:“ (孙) 皓每于会,因酒酣,辄令侍臣嘲谑公卿,以为笑乐。万或既为左丞相,(王) 蕃嘲或曰:‘……或出自溪谷,羊质虎皮,虚受光赫之宠,跨越三九之位。’”

【今译】《法言》讲: 有人问:“假令一个人也姓孔字仲尼,也进入孔子的家门,走上孔子的庭堂,伏在孔子的几案上,穿上孔子的衣服,那就可以认为他是孔子了吗?”回答说:“外表是而本质上不是。”“请问什么是本质呢?”回答说:“羊披上了虎皮,看起来像老虎,而看到草就高兴想吃,见了豺狼就吓得发抖,它忘记自己披的是虎皮了。”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虚有其表,本质难以遮掩; 也形容外强中干。

【典形】 虎皮羊、羊儇虎蒙、羊质、状虎皮、虎皮难裹羊质。

【示例】

〔虎皮羊〕 唐·李商隐《赠送前刘五经映》:“惊疑豹文鼠,贪窃虎皮羊。”

〔羊儇虎蒙〕 宋·苏轼《哭王子立次儿子迨韵》:“龙困尝鱼服,羊儇或虎蒙。”

〔羊质〕 唐·皮日休《奉酬崔璐进士见寄》:“谁能变羊质,竟不获骊珠。”

〔状虎皮〕 唐·李商隐《咏怀寄秘阁旧僚》:“曲艺垂麟角,浮名状虎皮。”


【词语羊质虎皮】  成语:羊质虎皮汉语词典:羊质虎皮

猜你喜欢

  • 一枕南柯

    源见“南柯梦”。指一场幻梦。元关汉卿《鲁斋郎》四折:“蜗牛角上人我,梦魂中一枕南柯。”其他 指一场梦幻。语本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淳于棼梦到槐安国,娶了公主,任南柯太守,享尽荣华富贵,醒后方知是

  • 人微权轻

    指田穰苴(ráng jū禳拘)对齐景公说:自己资望浅、权位轻,希望得到一位大臣做监军。后以此典形容地位低下,资历浅,说话不起作用。田穰苴,春秋时齐国人,因做过司马(管军政和军赋),所以又称为司马穰苴。

  • 冲天鹏翅

    源见“鲲鹏展翅”。比喻雄心壮志。唐韩愈《送汴州监军俱文珍》诗:“冲天鹏翅阔,报国剑铓寒。”

  • 曝腹

    源见“晒腹”。晒腹中书。宋李处全《贺新郎.再和》词:“节物于人俱可喜,今夕渠偏媚妩。笑曝腹,书生风度。”

  • 陈鱼

    《左传.隐公五年》:“公将如棠观鱼者。臧僖伯谏曰:‘凡物不足以讲大事,其材不足以备器用,则君不举焉。……’公曰:‘吾将略地焉。’遂往,陈鱼而观之。僖伯称疾,不从。书曰:‘公矢鱼于棠’,非礼也,且言远地

  • 漆身吞炭

    指豫让在身上涂漆,变成浮肿癞(lài赖)疮。喉咙吞火炭,使声音沙哑,伺机行刺,以为友人报仇。后以此典比喻义士毁容舍身复仇,报答知遇之恩。豫让,春秋战国时晋国人,初事范氏、中行氏,不显名。又为智伯家臣,

  • 集苑集枯

    《国语.晋语二》:“(优施)乃歌曰:‘暇豫之吾吾(注:暇豫,闲暇悦乐。吾吾,音yúyú,不敢自亲貌),不如鸟乌(这句是说,里克欲为闲乐事君之道,却不敢自亲,其智能还不如鸟乌)。人皆集于苑(生长茂盛的树

  • 龙杖

    同“龙竹”。唐骆宾王《出石门》诗:“暂策为龙杖,何处得神仙?”元范康《竹叶舟》四折:“共葛洪崖将星斗摩,同费长房把龙杖喝。”【词语龙杖】   汉语大词典:龙杖

  • 姑苏麋鹿

    源见“鹿走姑苏台”。表示国家败亡,宫殿荒废。唐皮日休《馆娃宫怀古》诗:“姑苏麋鹿真闲事,须为当时一怆怀。”【词语姑苏麋鹿】   汉语大词典:姑苏麋鹿

  • 韩山石

    《北史.齐高祖神武帝纪》载:北魏高欢于普泰二年(公元532年)败尔朱兆于韩陵山,在此建定国寺旌功,命温子昇作《韩陵山寺碑》以记其事。后遂以“韩山石”借指记述战功的碑石。明 郭贞顺《上俞将军》诗:“但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