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老罴当道

老罴当道

罴:指南北朝时大将王罴。老罴当道,比喻猛将把守要塞。王罴(?-541年)京兆霸城(今陕西西安附近)人,北魏名将。魏孝文帝太和年间,拜为殿中将军,率兵打败少数族氐羌的进攻,封为西河内史,王罴辞官不拜,众人劝他说:“西河是大郡,俸禄又优厚,为何辞官呢?”王罴说:“都城和洛阳所用的木材,都出自西河。朝中权贵营造宅第,都要找我借,如果我让他们出钱,他们不肯;如果科敛百姓,又违犯法令,所以才辞官不作。”魏孝武时,择为骠骑大将军,屡与齐、梁军队交战,声威远布。有一次,王罴负责修建州城,城未修完,便把梯子放在了城外。齐朝的韩轨、司马子如带兵来偷袭。王罴没有发觉,等到早上,韩轨的军队已经乘梯入城。王罴还没起床,听见外面杀声四起,便光着身子拿一根白木棒,大呼而出,对齐朝兵叫喊道:“老罴当道卧,你们这些貉子怎能过得去。”齐兵见了,惊骇四散。王罴追至东门,集合了一些士兵,合力打败了齐兵。

【出典】:

北史·王罴传》卷62,2202页:“罴,尚卧未起,闻阁外洶洶有声,便袒身露髻徒跣,持一白棒,大呼而出,谓曰:‘老罴当道卧,貉子那得过!’敌见,惊退。”

【例句】:

清·钱谦益《元日杂题长句八首》之五:“老罴当道踞津门,一旅师如万骑屯。” 魏源《寰海后十首》:“鏖军周处罴当道,倡走荀林马乱行。”


主谓 《北史·王罴传》:“王罴除华州刺史,尝修州城未毕,梯在城外。神武遣韩轨、司马子如从河东宵济袭罴,罴不觉,比晓,轨众已乘梯入城。罴尚卧未起,闻閤外汹汹声,便袒身露髻徒跣,持一白棒,大呼而出,谓曰:‘老罴当道卧,貉子那得过!’敌见,惊退。”后比喻猛将镇守要冲,也用以形容英姿豪气。△多用于描写猛将之语。也作“老熊当道”。


【典源】《北史·王罴传》:“神武遣韩轨,司马子如从河东宵济袭罴,罴不觉。比晓,轨众已乘梯入城。罴尚卧未起,闻閤外汹汹有声,便袒身露髻徒跣,持一白棒,大呼而出,谓曰:‘老罴当道卧,貉子那得过!’敌见,惊退。逐至东门,左右稍集,合战破之。”

【今译】 南朝齐武帝派遣韩轨等率兵从河东夜袭北魏大将王罴,王罴没有察觉。将近拂晓,韩轨人马已登梯人城,而王罴仍在酣睡,忽听门外声音喧闹异常,王罴猛然而起,赤身光头,手持一白木棒冲出,大喝:“老罴当道而卧,貉子之辈哪能通过!”敌军见了惊恐万分,赶忙后退。

【释义】 后以此典表现猛士把守要冲; 也形容壮士豪气。

【典形】 老罴当道、老熊当道、罴卧、卧罴吞貉子、熊罴守、老罴高卧。

【示例】

〔老罴当道〕 唐·王维《工部杨尚书夫人王氏墓志铭》:“河南则分虎临人,华阴则老罴当道。”

〔老熊当道〕 清·钱谦益《元日杂题长句》之五:“老熊当道踞津门,一旅师如万骑屯。”

〔罴卧〕 宋·陆游《晓出至湖桑埭》:“老气犹能作罴卧,壮怀谁复记鸿轩。”

〔卧罴吞貉子〕 宋·陆游《遣怀》:“漫道卧罴吞貉子,安能淅米向矛头。”

〔熊罴守〕 清·王士禛《潼关》:“复隍几见熊罴守,弃甲空传犀兕多。”


【词语老罴当道】  成语:老罴当道汉语词典:老罴当道

猜你喜欢

  • 聊城射书才

    源见“一箭下聊城”。指高超的才智。清 杨潮观《鲁仲连单鞭蹈海》:“俺展不出聊城下射书才,枉说我纷能解,难能排。”

  • 兔园高宴

    同“梁苑宴”。宋晁补之《千秋岁.次韵吊高邮秦少游》词:“兔园高宴悄,虎 观英游改。”

  • 人不学,不知道

    见〔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 调金鼎

    同“调鼎”。唐李端《喜皇甫郎中拜谕德兼集贤学士》诗:“几日调金鼎,诸君欲望尘。”

  • 食肝

    同“食无肝”。明高启《方隐君山园》诗:“此时采撷自足饱,肯为食肝烦县令?”【词语食肝】   汉语大词典:食肝

  • 斗南人

    同“北斗以南一人”。宋 陈禹义《送张迪功赴南京掾》诗:“诗成建安子,名到斗南人。”

  • 坐拥书城

    同“坐拥百城”。孙百刚《郁达夫外传.风雨茅庐》:“达夫的书,我们一向是知道多的……经现在这么陈列一番,真是坐拥书城,洋洋大观了。”见“坐拥百城”。【词语坐拥书城】  成语:坐拥书城汉语大词典:坐拥书城

  • 迟晖

    同“迟光”。唐骆宾王《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诗:“朝云旭日照青楼,迟晖丽色满皇州。”【词语迟晖】   汉语大词典:迟晖

  • 斩晁错

    参见:诛错为名

  • 拔赵旗

    源见“拔赵帜易汉帜”。喻竞争取胜。五代王仁裕《贺王溥入相》诗:“一战文场拔赵旗,使调金鼎佐无为。”【词语拔赵旗】   汉语大词典:拔赵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