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家
《晋书.荀勖传》:“荀勖字公曾,颍川颍阴人。……既掌乐事,又修律吕,并行于世。初,勖于路逢赵贾人牛铎,识其声。及掌乐,音韵未调,乃曰:‘得赵之牛铎则谐矣。’遂下郡国,悉送牛铎,果得谐者。”
晋中书监荀勖精通音律,掌乐事。后因以为颂赞声律精美之典。
唐.吴融三《闻歌》:“贯珠一夜奏累累,尽是荀家旧教词。”
《晋书.荀勖传》:“荀勖字公曾,颍川颍阴人。……既掌乐事,又修律吕,并行于世。初,勖于路逢赵贾人牛铎,识其声。及掌乐,音韵未调,乃曰:‘得赵之牛铎则谐矣。’遂下郡国,悉送牛铎,果得谐者。”
晋中书监荀勖精通音律,掌乐事。后因以为颂赞声律精美之典。
唐.吴融三《闻歌》:“贯珠一夜奏累累,尽是荀家旧教词。”
源见“乘槎”。指传说中通往天河的船。宋曾巩《酬王徽之汴中见赠》诗:“河汉槎虽通远客,蓬莱风未纵归船。”
比喻极端厌恶之物。元代佚名氏《陈州粜米》杂剧第一折:“我见了那穷汉似眼中疔,肉中刺。”【词语肉中刺】 成语:肉中刺汉语大词典:肉中刺
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规箴》:“孙皓问丞相陆凯曰:‘卿一宗在朝有几人?’陆曰:‘二相、五侯、将军十余人。’皓曰:‘盛哉!’陆曰:‘君贤臣忠,国之盛也。父慈子孝,家之盛也。今政荒民弊,覆亡是惧,臣何
源见“广武叹”。指侥幸得志之庸人。金元好问《楚汉战处》诗:“原野犹应厌膏血,风云长遣动心魂。成名竖子知谁谓,拟唤狂生与细论。”
《文选》卷四十五晋.陶渊明《归去来辞》唐.李善注引东汉.赵岐《三辅决录》:“蒋诩字元卿,舍中三迳,唯羊仲求仲从之游,皆挫廉逃名不出。”东汉名士蒋诩,曾在院中竹下开三径,终日闭门不出,惟有老朋友羊仲、求
同“中山酒”。南朝 宋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平原侯植》:“中山不知醉,饮德方觉饱。”唐骆宾王《咏云酒》:“无复中山赏,空吟吴会篇。”同“中山狼”。清蒋士铨《桂林霜.完忠》:“不思报再造之洪恩,转欲
源见“鱼传尺素”、“雁足书”。指书信。晋傅咸《纸赋》:“鳞鸿附便,援笔飞书。”清纳兰性德《大酺.寄梁汾》词:“鳞鸿凭谁寄,想天涯只影,凄风苦雨。”亦借指信使。宋范成大《次伯安推官赠别韵》:“千里音书慰
同“怙恃”。《新唐书.元德秀传》:“德秀早失恃怙。”清褚人获《坚瓠四集.女状元》:“幼失恃怙,与老姥同居。”【词语恃怙】 汉语大词典:恃怙
源见“铁门限㈠”。指南朝 陈 智永禅师的书体。明王世贞《题凌中丞书〈金刚经〉跋》:“中丞凌公书此经,全用铁门限笔,圆熟有结体,得临池三昧。”【词语铁门限笔】 成语:铁门限笔汉语大词典:铁门限笔
见“如汤沃雪”。明·冯梦龙《精忠旗·北朝复地》:“提刀上马,~,谁敢争持。”【词语如汤化雪】 成语:如汤化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