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薏苡之谤

薏苡之谤

后汉书.马援传》:“初,援在交阯,常饵(食,吃)薏苡(植物名,俗称药玉米)实,用能轻身省欲,以胜瘴气。南方薏苡实大,援欲以为种,军还,载之一车。时人以为南土珍怪,权贵皆望之。援时方有宠,故莫以闻。及卒后,有上书谮之者,以为前所载还,皆明珠文犀。马武与於陵侯侯昱(司徒侯霸之子)等皆以章言其状,帝(刘秀)益怒。援妻孥惶惧,不敢以丧还旧茔,裁(才)买城西数亩地槁(草)葬而已。宾客故人莫敢吊会。援兄子严与援妻子草索相连,诣阙请罪。帝乃出松(梁松曾因私,陷害马援)书以示之。方知所坐(指坐罪的缘由),上书诉冤,前后六上,辞甚哀切,然后得葬。”

汉朝马援在交趾做官,回长安时带回来一车薏苡实。当时人不知情由,以为是南方的珍奇东西。马援死后,梁松等诬说是贪污所得的明珠文犀。刘秀知道后非常生气。这样,马援的葬礼也不敢正常进行,只是草草埋葬了事。马援的家属一起到朝堂请罪,光武帝拿出梁松的书信给他们看,才明白坐罪缘由。经六次上书申辩,真相才得大白。

后因以“薏苡谤”比喻遭受诬陷。

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诗:“稻粱求未足,薏苡谤何频!”柳宗元《为南承嗣乞效用状》:“首级之差今复谁辨?薏苡之谤不能自明。”明朱彝尊《酬洪升》诗:“梧桐夜雨词凄绝,薏苡明珠谤偶然。”


见“薏苡明珠”。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好及第恶登科》:“是知瓜李之嫌,~,斯不可忘。”


【词语薏苡之谤】  成语:薏苡之谤汉语词典:薏苡之谤

猜你喜欢

  • 江娥啼竹

    源见“湘妃竹”。表示生离死别悲苦之情。唐李贺《李凭箜篌引》:“江娥啼竹素女怨,李凭中国弹箜篌。”

  • 郢中歌

    源见“曲高和寡”。指《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喻高雅与鄙俗。晋张协《杂诗》之五:“瓴甋夸玙璠,鱼目笑明月。不见郢中歌,能否居然别?《阳春》无和者,《巴人》皆下节。流俗多昏迷,此理谁能察?”亦

  • 蔗杖

    《三国志.魏书.文帝纪》:“博闻强识,才艺兼该”裴松之注引《典论.自序》:“尝与平虏将军刘勋、奋威将军邓展等共饮,宿闻展善有手臂,晓五兵,又称其能空手入白刃。余与论剑良久,谓言将军法非也,余固常好之,

  • 寻安道

    同“寻戴”。戴逵字安道。唐刘禹锡《奉和中书崔舍人八月十五日夜玩月二十韵》:“兴掩寻安道,词胜命仲宣。”

  • 素飧

    同“素餐”。《三国志.郤正传》:“虽时献一策,偶进一言,释彼官责,慰此素飧。”【词语素飧】   汉语大词典:素飧

  • 锥刀之末

    《左传.昭公六年》:“锥刀之末,将尽争之。”末:尖儿。“锥刀之末”比喻微小的利益。后因以“锥刀之末”为微小利益的典故。唐.李延寿《南史.任昉传》:“竞毛羽之轻,趋锥刀之末。”《明史.齐之鸾传》:“陛下

  • 荃察

    《楚辞.离骚》:“荃(注:香草名,即荪)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齌怒(齌>,音jì,疾。

  • 斩蛟破璧

    晋张华《博物志》卷八:“澹台子羽赍千金之璧渡河。河伯欲之,阳侯波起,两鲛夹船。子羽左操璧,右操剑,击鲛,皆死。既渡,三投璧于河伯,河伯三跃而归之,子羽毁璧而去。”鲛,通“蛟”。后因以“斩蛟破璧”形容气

  • 韩凭

    源见“相思树”。借指鸳鸯。唐 王初《即夕》诗:“风幌凉生白袷衣,星榆才乱绛河低。月明休近相思树,恐有韩凭一处栖。”亦比喻男女相爱、生死不渝者。清纳兰性德《减字木兰花》词:“若解相思,定与韩凭共一枝。”

  • 惠休家

    源见“惠休才”。借指寺院。唐刘沧《晚春宿僧院》诗:“萧寺春风正落花,淹留数宿惠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