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蘧瑗知非

蘧瑗知非

淮南子.原道训》:“故蘧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汉.高诱注:“伯玉,卫大夫蘧瑗也。今年所行是也,则还顾知去年之所行非也。岁岁悔之,以至于死,故有四十九年非。”

蘧瑗,春秋时卫国大夫,是一个很有德行的人。据说他十分注重自己的道德修养,不以冥冥中人所不知而而使自己的行为有所堕落。他经常省查自己的过去,总结以往的教训,即所谓“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此并非是说“四十九年都错了”,只能说明他极富于自我批评的精神。后因用为自省之典。

宋.李清照《金石录后序》:“呜呼,余自少陆机作赋之二年(注:陆机二十作《天赋》,见杜甫《醉歌行》),至过蘧瑗知非之两岁,三十四年之间,忧患得失,何其多也。”


【典源】《庄子·则阳》:“蘧(qu)伯玉行年六十而六十化,未尝不始于是之

而卒诎(qu)之以非也。未知今之所谓是之非五十九非也。”《淮南子·原道训》:“故蘧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

【今译】 春秋时,卫国大夫蘧瑗 (字伯玉) 经常反躬自省,善于改过。往往过去以为是对的,而现今便知是错的了。六十岁 (一说五十岁) 时,就认识到自己以前五十九年 (一说四十九年)来的言行之非。

【释义】 后以此典指人回顾已往,知昨日之非; 或以“知非之年”等指五十岁。

【典形】 伯玉年、蘧非、蘧瑗知非、四十九年非、五十知非、悟前非、知非、知非蘧伯、惭卫蘧、四十始知非、三十九年非、慕蘧瑗。

【示例】

〔伯玉年〕 唐·张祐《忆江东旧游》:“伯玉年将近,宣民易未弘。”

〔蘧非〕 唐·张祜《庚子岁寓游扬州赠崔荆》:“郗吊终须得,蘧非誓欲惩。”

〔蘧瑗知非〕 宋·李清照《金石录后序》:“余自少陆机作赋之二年,至过蘧瑗知非之两岁。”

〔四十九年非〕 唐·骆宾王《上吏部侍郎带京篇》:“且论三万六千是,宁知四十九年非。”

〔五十知非〕 唐·李白《雪谗诗赠友人》:“嗟余沉速,猖獗已久。五十知非,古人常有。”

〔悟前非〕 唐·白居易《除夜》:“明朝四十九,应转悟前非。”

〔知非〕 唐·杜牧《自遣》:“嗜酒狂嫌阮,知非晚笑蘧。”

〔知非蘧伯〕 明·袁宏道《袭惟长侍御舅初度》:“强仕古人元不忝,知非蘧伯定如何。”


【词语蘧瑗知非】  成语:蘧瑗知非汉语词典:蘧瑗知非

猜你喜欢

  • 抱瓮灌畦

    并列 讽刺安于拙陋、不求改进。《庄子·天地》:“子贡南游于楚,反于晋。过汉阴,见一丈人,方将为圃畦,凿遂而入井,抱瓮而出灌,搰搰然。用力甚多,而见功寡。子贡曰:‘有械于此,一日浸百畦,用力甚寡,而见功

  • 笑电

    源见“玉女投壶”。指闪电。亦谓闪电不雨。唐陆龟蒙《奉酬袭美苦雨见寄》诗:“其如玉女正投壶,笑电霏霏作天喜。”宋杨亿《无题》诗之一:“才断歌云成梦雨,陡回笑电作嗔霆。”【词语笑电】   汉语大词典:笑电

  • 同气相求

    同“同声相应”。清曾国藩《湘乡县宾兴堂记》:“其官斯土者……同明相照,同气相求,何其翕应者与!”见“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孙犁《澹定集·金梅〈文海求珠集〉序》:“要视作家如友朋,~,体会其甘苦,同情其

  • 王祥守柰

    《晋书.王祥传》:“祥性至孝。早丧亲,继母朱氏不慈……有丹柰结实,母命守之,每风雨,祥辄抱树而泣。其笃孝纯至如此。”后因以“王祥守柰”为孝亲之典。唐李瀚《蒙求》:“王祥守柰,蔡顺分椹。”

  • 竹西歌吹

    唐.杜牧《题扬州禅智寺》:“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此是杜牧诗之名篇。后因此诗中有“竹西”“歌吹”之词,故扬州筑有“竹西亭”,

  • 金碗

    卢充,范阳人,年二十,于宅西猎戏,逐獐时入崔少府墓,与崔氏女成婚。有孕。别后四年,卢充临水戏,见崔氏女抱三岁小儿前来。崔氏女将三岁小儿以及诗赠、墓葬品金碗送予卢充,崔氏女遂不见。卢充于街市卖金碗,崔氏

  • 锦绣夜行

    源见“衣绣夜行”。谓不能向人显示荣华富贵。宋辛弃疾《临江仙.昨日得家报牡丹渐开》词:“风流人不见,锦绣夜间行。”

  • 半刺

    晋庾亮《答郭预书》:“别驾旧与刺史别乘,同流宣王化于万里者,其任居刺史之半。”后因以“半刺”指州郡长官下属的官吏,如长史、通判等。唐杨炯《唐同州长史宇文公神道碑》:“辎车就列,化洽于二州;油轼当官,政

  • 夺席拔帜

    源见“谈经夺席”、“拔赵帜易汉帜”。谓学识超过别人,拔得头筹。清孙枝蔚《与王贻上书》:“今京口则六朝 三唐名士题咏之地也……乃欲起而夺席拔帜,为千余年重开生面,譬如‘既生瑜,又生亮’,亦天地仅事矣。”

  • 敬姜犹绩

    《国语.鲁语下》:“公父文伯退朝,朝其母,其母方绩(正在纺麻)。文伯曰:‘以歜(chù文伯名)之家而主犹绩,惧忏季孙之怒也,其以歜为不能事主乎!’其母叹曰:‘鲁其亡乎!使僮子备官而未之闻耶?居,吾语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