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武器收藏起来,不再打仗。《礼.乐记》:“倒载干戈,包之以虎皮。”亦作“倒置干戈”。《史记.留侯世家》:“殷事已毕,偃革为轩,倒置干戈,覆以虎皮,以示天下不复用兵。”偃革为轩:停罢军用的车辆,改作乘人
源见“绵上隐”。称有功不求赏而避世隐居。清钱谦益《母刘氏赠恭人》:“不愧介山之隐,亦已足矣。”
只知人在山中,但不知具体去处。面对茫茫云海,使人于迷惘中又萌生一线希望。语出唐.贾岛《访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六)》:“于
源见“陈宝雄”。谓天降祥瑞于帝王。唐贺知章《奉和御制春台望》诗:“尚有灵蛇下鄜畤,还征瑞宝下陈仓。”
《晋书.许孜传》:“俄而二亲没,柴毁骨立,仗而能起,建墓于县之东山,躬自负土……时有鹿犯其松栽,孜悲叹曰:‘鹿独不念我乎!’明日,忽见鹿为猛兽所杀,置于所犯栽下。”许孜事亲孝,所以感动猛兽杀鹿,使墓地
源见“日月入怀”。喻得贵子吉兆。清钱谦益《三叠韵答孟阳慰余哭子作》:“老觉繁霜侵鬓早,愁看明月入怀迟。”主谓 ①美好情景进入心怀。比喻人的性格爽朗,心胸开阔。南朝宋·鲍照《代淮南王》诗:“朱城九门门九
源见“牛衣对泣”。指为贫困而悲伤。唐温庭筠《上裴舍人启》:“今则阮路兴悲,商歌结恨;牛衣夜哭,马柱晨吟。”【词语牛衣夜哭】 成语:牛衣夜哭汉语大词典:牛衣夜哭
源见“口如悬河”。指滔滔不绝的口才或流畅奔涌的文思。宋贺铸《行路难》诗:“缚虎手,悬河口,车如鸡栖马如狗。”宋辛弃疾《一枝花.醉中戏作》词:“千丈擎天手,万卷悬河口。”苏曼殊《碎簪记》:“莲佩至此,忽
《左传.文公元年》:“冬十月,〔商臣〕以宫甲围成王。王请食熊蹯而死。弗听。丁未,王缢。”请蹯,请求吃过熊掌再去死。后以指弑逆行为。亦指穷途末路垂死的挣扎。《旧唐书.杨元亨传》:“动摇冢嫡,宁唯掘蛊之祸
源见“一诺千金”。形容诺言的信实可贵。唐黄滔《与沈侍御启》:“郑门若市,季诺如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