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见“死灰复燃”。比喻失势的人。然,“燃”的古字。唐骆宾王《狱中书情通简知己》诗:“莫言韩长孺,长作不然灰。”
形容志趣相同的人彼此互相呼应。《易经》上说:声调相同,就产生共鸣;气息相同,就互相吸引;水往低处流,火往干燥处烧;云跟随龙,风跟随虎。圣人的作为,使万物自然而然的感应,真情得以显露;因而,以天为本,向
同“灞桥”。宋秦观《念奴娇.咏柳》词:“闻说灞水桥边,年年春暮,满地飘香絮。掩映夕阳千万树,不道离情正苦。”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四《杭州鸟窠道林禅师》:“有侍者会通,忽一日欲辞去。师问曰:‘汝今何往?’对曰:‘……今往诸方学佛法去。’师曰:‘若是佛法,吾此间亦有少许。’(会)曰:‘如何是和尚佛法?’师于
《尚书琁玑钤》:“禹开龙门,异积石,玄圭出,刻曰‘延喜玉’,受德天赐佩。”(引自《艺文类聚》卷十一)传说大禹治水时,开龙门得玄圭,是为天赐有功之人。后遂用为歌颂帝王功德之典。唐.司空曙《和耿拾遗元日观
42` 源见“安世补亡”。谓帮助拾遗补缺,寓称赞其人博闻强记之意。宋苏轼《和刘景文见赠》:“留子非为十日饮,要令安世诵亡书。”
源见“宁成乳虎”。谓酷吏发怒。清唐孙华《猛虎行》:“横行不畏卞庄来,侧目偏逢宁成怒。”
《礼记.檀弓上》:“道隆则从而隆,道污则从而污。”道:指制礼的原则。隆:高。污:降。本谓丧礼的厚薄增减,决定于制礼隆降各得其宜的原则。后以“隆污”称世道盛衰或政治兴替。亦作“隆窳”。《三国志.蜀志.卻
汉孔融《论盛孝章书》:“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五十之年,忽焉已至。”孔融字文举。后因以“文举伤年”感叹老大无成。唐武元衡《奉酬中书相公至日圜丘行事》:“仲山方补袞,文举自伤年。”
源见“瓶竭罍耻”。指因未能尽职而心怀愧疚。清顾炎武《与李湘北书》:“一旦祷北辰而不验,回西景以无期,则瓶罍之耻奚偿,风木之悲何及!”【词语瓶罍之耻】 汉语大词典:瓶罍之耻